二十夜

黄景仁

破窗焦雨夜还惊,纸帐风来自作声。

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最分明。

薄醪似水愁无敌,短梦生云絮有情。

怪煞邻娃恋长夜,坐调弦柱到三更。

【作者】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曾游安徽学政朱筠幕。乾隆三十年(1765)秀才。清高宗东巡召试名列二等,以英武殿书签官,例得主簿。后纳资为县丞,在京候选。贫病交迫,欲往西安依陕西巡抚毕沅,途中病死。早孤家贫,平生怀才不遇。工诗。多写牢愁抑塞之情,以奇肆新警沉挚见长,颇有李白之风。亦工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二十夜》原文赏析-黄景仁

【赏析】

乾隆三十九年(1774)腊尽,黄景仁在江宁随园袁枚家度岁。过了年,先到安徽太平府学使朱筠幕中,天应寿州知州张佩芳的延请,主讲于正阳书院。这首诗是九月二十夜在正阳书院所作,时景仁年二十七。

在正阳书院教书,诗人写过几首盛夏纳凉杂咏的五言古风,其中有一首写乌鸦,结尾说:“日出鸦四飞,日入群就宿,吁嗟复吁嗟,我岂如此鸦!”又有一首写竹子。寿州少竹,书院寓斋中稍有几根,诗人十分爱重,诗的结尾写道:“故山足千亩,一一惊雷……其下坐故人,念我应徘徊。”诗句中透露出浓厚的思乡情绪。这首《二十夜》写的也是这种乡愁。但这时不再是纳凉的溽暑盛夏,时序已经到了“悲乎哉,之为气也”的凉秋九月了。

首联便写助人凄凉的秋雨秋风,渲染环境气氛。破窗之外,雨打芭蕉,深夜传来,使人暗惊——又是一个肃杀的秋天到来了。那阵阵秋风,吹在纸制的帐子上,哗哗作响,使诗人感到深深的凉意。在这风雨交加的秋夜,浩浩乡愁,悄悄升起。诗人想到,该给家里人写封信了。但是——

“墨到乡书偏黯淡,灯于客思(sì)最分明”!

你也许会说,这诗未免不大合事理。为什么一写家信,连墨色也变黯淡了?为什么一想家,那灯也变得分外光明?这是不是一种心理作用,一种幻觉?

不!这是写实!这是真正的诗,真正用泪写成的诗!不知你有没有在大雨中行走的体验?雨打在脸上,顺着眉睫往下流,遮住了眼帘。这时你看四周景物,轮廓变得模糊了,色彩也变得黯淡了,你会自然地抹一下脸上的雨水。现在,雨虽打在窗外芭蕉,泪却流在诗人脸颊。他在噙着热泪写家书。用泪眼看纸上的字,岂不如雨中观物,一切都变得模糊黯淡吗?一边写信,一边想家,用饱含着泪水的眼睛看桌上灯光,那灯光因泪水的折射自然也变得分外光明了。这不是真正用泪写的诗么?本来分明的变黯淡了,本来黯淡的却变得分明,两者都因泪水折光而变化,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体验到这种实境,加以细节描写,写出了前人未曾写过的特殊境界。本来,含泪作家书,事属多有,诗词中常见。但谁曾用色和光的变化来写此景此情?唐代诗人有“书被催成墨未浓”的名句。那只写心情急促,墨淡情浓。北宋人有“泪眼问花花不语”的名句。那是“问”而不是“观”,而且明点“泪”字,妙处只在痴情。黄景仁这一联,与他们写的全不一样。他把自己的真实体验用曲折见意的手法写出来,使人乍读之以为无理,细味之却见真情,这真是呕心沥血,令人不忍卒(zú)读的好语言。

第三联,上句无非说借酒消愁愁更愁,近乎俗滥。但诗人也写得别开生面。他不说情太浓了,却埋怨消愁的酒太淡了,淡得像水一样。愈感酒淡,愈见情浓。下句更奇特:“短梦生云絮有情。”由于絮被有情,给我温暖,我做了一个飘忽的短梦。唐人薛能诗有“道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之句。黄景仁用其意,可见他的短梦是回乡之梦。唯其回乡之好梦难得,因此觉得絮被之多情可感,这都是从反面着笔、构思奇特的好句。

诗写到这里,乡愁已经写足,再缠着写下去就是蛇足赘疣了。不料,诗人忽然撇开自己,引进了一位邻居女郎(邻娃)。于是,将结之际,又起波澜。这位女郎到了三更还不曾入睡,还在弄柱调弦。此时诗人短梦初回,听到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隐约琴声,他想,这位姑娘一定也是个多情人,失意者。他一定有无穷心事,要在这夜深人静时通过琴音来倾诉。伊人虽杳,琴音可接,突然,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这位姑娘的命运联系起来了。他并非进入了琮琴声的音乐境界,而是进入了姑娘寂寞凄凉的感情世界;他仿佛遇到了知音,他们之间似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起初,诗中还只是一缕乡愁;此刻,比乡愁复杂得多的天涯沦落之感,猛然涌上心头。所谓百感交并,情深一往,进入了一个更加幽怨凄惶的境界。

这首诗开篇用“雨”“风”酝酿气氛,结处以邻女琴声传出无限幽情暗恨。雨是蕉雨,淅淅作响;风是秋风,飒飒有声。结处又传出一阵隐约断续的琴声,首尾相和,形成了一支三重奏的秋夜奏鸣曲,烘托出这漫漫长夜和长夜里不眠的诗魂。有这样的乐曲作伴奏,再实之以乡书墨淡,客思灯明,愁浓酒薄,短梦生云,使情景相生,声情相应,八句诗句句精警,整首诗境界浑成,真不愧天才名作。有人说,景仁诗“希踪太白”(清·汪佑南《山泾草堂诗话》),有人说他“宗法少陵昌黎,亦时时染指昌谷”(洪雅存《玉麈集》)。从这首诗以及这类诗看,我以为,他是从昌谷以入昌黎,从义山以入老杜,风格更近于李义山。

(赖汉屏)

文章标题:《二十夜》原文赏析-黄景仁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408.html

上一篇:《将之京师杂别》原文赏析-黄景仁

下一篇:《都门秋思》原文赏析-黄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