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

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作者】

孔平仲:(1044—1111)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出知衡州,徙韶州。徽宗即位,召为户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坐党籍被罢。与兄文仲、武仲俱以文名,合称“清江三孔”,有《清江三孔集》。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等。

《寄内》原文赏析-孔平仲

【赏析】

这首诗可能作于赴惠州途中,题为《寄内》,可知是寄给作者的妻子的。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魂销”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之心头滋味却是个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浓度如何,当如何见此心此情?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不知费去几许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怊怅之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之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今将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可谓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读首联竟不知所云“别后心”究竟如何,读次联不仅可知“途中景”色,亦可于所写景色中感知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首联提出“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字,提出“别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无形象以见意。而此诗却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去写“途中景”。如此安排,使读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之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之实景,于实景中见到此极苦、极乱之心情。一如刘长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之实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别人多少言语说不尽者,只以十字匀染出矣。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孙艺

文章标题:《寄内》原文赏析-孔平仲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591.html

上一篇:《代小子广孙寄翁翁》原文赏析-孔平仲

下一篇:《霁夜》原文赏析-孔平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