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悲怀
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山松生命合经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注释】
春水句: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壶中句: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据《云笈七籤》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后汉书·费长房传》也记有长房从卖药壶公学道的事。
【作者】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庆历二年(1042)举“茂才异等”不第。倡立盱江书院。皇祐初,以范仲淹荐试太学助教,历任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拥护庆历新政。极力排斥佛、道二教。以文章知名。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亦称《盱江文集》)。
【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晚悲怀》,诗人把主题定得十分明显。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大抒悲秋情怀之后,感秋、悲秋就成为历来诗人常写的主题之一,这首诗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感的。起始两句“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感叹时光易逝,素志未酬。“渐老”则已是人生的秋天;“多忧”,可知世事并非平静;“百事忙”,可见劳生碌碌,生计维艰。但诗人伤怀者尚不止此,时已暮,天渐寒,日渐短,时序是不留情的,流逝的时光,能够再回来吗?“惟草木之零落兮,伤美人之迟暮!”一个有心的志士,又怎能不感到悲伤呢?这两句是从悲秋之情着笔,先把心事和盘托出,以见情真。次两句写秋天的景色,但景中寓情,“数分红色上黄叶”,在大自然原不过是点染秋色,在诗人却体察到时事的易于变迁。“一瞬曙光成夕阳”,更使人深惜曙景不长,朝晖易成夕照。“数分”以显其渐变;“一瞬”,以明其短暂。秋晚降霜,黄叶染成了红色。日暮了,夕阳虽好,毕竟抵不上朝阳;“霜叶红于二月花”,虽然给人以另一种美的感受,但毕竟不及春花啊!诗人是多感的,他们也懂得四时运行的规律,但面对现实,总难免产生淡淡的哀愁,因此这样的诗句,还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同感。第五、六两句写了诗人开拓心胸,从现实中力求振奋。诗人想到流去的春水,应有到海的时候,它载去人们送别之情,祝愿它流进大海,汇成那雄波巨澜,在奔腾浩瀚、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有它一分生命的力量。接着又想到山上的青松,青松的生命,是耐得住风霜的,在风欺霜打之后,依然虬枝奋昂,老干撑天,丝毫不带有畏怯的样子,兴许是因为它只该经霜吧。前句以“应到海”表示推测,是写他人;后句以“合经霜”表示理所当然,是写自己。前句于吟想中见柔情,是对他人的怀思;后句于激奋中见劲节,是对自己的策励。但诗人此时并未得到完全的超脱,丝丝缕缕的秋怀,仍然使他有“岁月将零”的伤感。在诗的结尾中,诗人说:“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借用道书中壶公的故事,表示如果能追随着壶中的仙翁,也许能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而不致有岁月蹉跎华年难再的感慨吧。全诗以悲怀起兴,以自求振拔结束,中间两联,对仗自然,语言清新洒落,可见诗人风格的一斑。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对当时怀才未遇的志士来说,有普遍的意义。
(马祖熙)
文章标题:《秋晚悲怀》原文赏析-李觏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663.html
上一篇:《乡思》原文赏析-李觏
下一篇:《苦雨初霁》原文赏析-李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