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古诗赏析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6-13 17:20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李颀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古诗赏析

【赏析】

江湖唯有杀伐,恩仇不会快意。战争,死伤只是数字,胜利永远是以涂炭生灵为代价换取的少数人的利益。所谓江山是由白骨堆成的,正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纵使战争中充满着不可替代的爱国主义和英雄情怀,但在这光鲜的外衣下,仍是不容忽视的将士殒命、百姓流离的残酷本质。因此,唐代边塞诗中就产生一个响亮的呼声,便是反战。唐人李颀便为其中之一。

李颀出生在富人之家,后因结识轻薄子弟,倾财破产。于是他开始十年苦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考取进士。他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却与王维王昌龄高适等人交游密切。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

少年学骑射,勇冠并州儿。直爱出身早,边功沙漠垂。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膂力今应尽,将军犹未知。

这两首皆是他的《塞下曲》,同一题名,都是选取了一个侧面描写艰苦的边塞生活,字里行间虽透露着苍凉之感,却并无大的反对之声。而另一首《古意》:“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则是从一少妇的角度,描写了三军将士离家辞行的悲戚。

而这首《古从军行》则记叙从军之苦,又充满质疑和嘲讽之声,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蒲桃(即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诗人直指战争劳民伤财、生灵涂炭的本质,为将士和底层民众抒发他们生不得归家,亡后遗骨荒野的悲哀和愤懑之情。

白日里登山瞭望有无烽火报警,黄昏时又赶到交河去给战马饮水,战士们背着刁斗在铺天盖地的风沙中行军,惊沙入面,苦不堪言。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怆,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这一路行来,想起当年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幽怨的琵琶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的声歌犹在耳畔。眼前野云万里,荒无人烟,雨雪纷纷而来,前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将士们也是心伤如焚,“愿如黄鹄兮归故乡”。如此境地,非但离乡远战者如此,就连胡雁也夜夜哀鸣,胡儿也涕泪零落如雨。如此的艰苦极寒,班师回朝却是不行的,只有拼死跟随将军们去打仗,“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可是这样拼死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批批的将士倒下去,一年年的骨暴尸寒,无非就是换得葡萄从西域传入中原。

本诗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无奈以及弊端严重大于所得利益的本质。一是战争中的身不由己和艰难苦恨。唐代诗人极擅长用时间和场景的变换来体现时间的迅疾和境遇的突然转变。如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如同是李颀的“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亦如本诗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白日里于烽火还是瞭望的距离,黄昏时便已抵达前线交河。交河是唐时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部护府的驻地,原本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到了西汉时,中央委派“戊己校尉”,设立“交河壁”。李颀以“交河”代指前线。战士们不知此身谁属,战事一起,万里奔走,视若等闲,其威尊命贱之状,不可胜数。诗人又引用玉门事件为典故(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

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帝王的一意孤行造成万人曝骨,其惨烈不忍卒闻。

另一方面,战与不战的两难和无奈,在本诗中也颇有体现。以国家言,战,是行人刁斗风沙暗;和,是公主琵琶幽怨多。以将士言,战,是白骨暴沙砾;降,是终身委夷狄。而战争带给胡人的,也是“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战争无一利而有百害,徒然使江山为杀戮场,城郭荒废,百姓损折,《孙子兵法》云:“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诚如是哉!

最后一方面,也是本诗的主旨,战争代价如此惨痛,我们的军民和国家得到了什么呢?“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便是代价和收益。战争虽是政治的一种,却不是政治的全部。朝堂上总有万千理由挥军南下,而我们的战士却无贵无贱,同为枯骨,我们的国家也连年损耗,无休无止,边疆上新鬼烦冤旧鬼哭,只博得“蒲桃入汉家”。蒲桃也好,大宛马也好,这些统治者的享用品和玩意儿,是无数闺梦里人化作无定河边骨换来的,这便是战争!是统治者的权力游戏和黎民的劫难!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自是源于音乐。此诗全篇一句承一句,句句加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巨大的抨击力。李颀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四个叠字,强调语意,为音律生色不少。

唐人写诗常用汉武帝指代唐玄宗,如白居易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如王昌龄的“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运用这种指代的还有著名诗人杜甫的《兵车行》,同是以武皇讽当代穷兵黩武。诗人在“从军行”前加个“古”字,借汉皇开边,讽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造成了将士的极大痛苦和艰辛。他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而实际上,唐玄宗错误的开边政策,不仅使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交恶,还使得唐朝国库空虚难以自持,甚至因为兵力外放,使得内部空虚,从而给了“安史之乱”与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等矛盾产生的机会。这些现象的产生证明了李颀的看法相当超前,也证实了这首诗的现实意义和存在价值。

只是可惜,文人的笔杆子还没有武人的一支箭头重,即使是在开明的唐代,这样的声音众多又能怎样?还不是天子一怒,帝国扬威。而只有经历了漫长征战的苦难,才会感受到征伐带来的烦扰和罪恶。开明如唐玄宗,最后也因为美人误了江山,因为战争失了民心。少一点儿欲望,少一点儿意气,多一点儿雍容,多一点儿和平。即便在如今,也是一样的。

文章标题: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1761.html

上一篇:李颀《野老曝背》古诗原文赏析

下一篇: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