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序--刘鹗[注]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始终,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1] 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2] 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騃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乃有力类之哭泣也。[3] 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4] 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泻。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5]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6]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安可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老残游记·序》原文翻译赏析-刘鹗

【注释】

[注]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号老残。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清末小说家。

[1]刍秣:草料。

[2]厌:通“餍”,满足。

[3]騃:呆傻。城崩杞妇之哭:杞妇是时期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传说杞梁战死,杞梁妻抚尸痛哭,城墙为之崩塌。竹染湘妃之泪:传说舜南巡至湘江,死于路上,舜的两个妃子前来寻找,哭出血泪,落在竹子上,留下了永久的泪痕。

[4]蒙叟:即庄子。

[5]种教:种族宗教。

[6]鸿都百炼生:作者笔名。

《老残游记·序》原文翻译赏析-刘鹗

【赏析】

乍一读,作者似在作一篇“哭论”。而且先发一通奇谈怪论,论述哭泣产生的原因:人的一生,以自己哭着出生开始,以家人哭着送终结束,哭泣贯穿生命的始终。哭泣是一个人灵性的表现,有一分灵性就有一分哭泣,和境遇的好坏没有关系。从动物身上可以得到证明,牛马没有灵性,所以它们一年到头都很勤苦却不会哭泣;猿猴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很快活,可是它们的哭声却特别悲伤,因为它们在动物中最接近人,有灵性。

接着作者又对哭泣进行了分类,把哭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力的哭泣,如因为丢了东西这样的小事而哭泣,这样的哭泣没有什么感染力;一类是有力的哭泣,如杞妇与湘妃都是因为遭遇了极大的伤心事而哭泣,她们的哭泣极具感染力,以至于杞妇的哭使城墙崩塌,湘妃的泪水永远地烙印在了竹子上。有力的哭泣又可更进一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哭泣为哭泣,可以听到哭声看到泪水,但这种哭的感染力还比较弱;而最有感染力的哭泣是不表现为哭泣的。

不表现为泪水、哭声的哭泣会表现为什么呢?就是古今那些伟大的艺术创作:《离骚》是屈原的哭泣,《庄子》是庄周的哭泣,《史记》是司马迁的哭泣,《草堂诗集》是杜甫的哭泣;李后主的哭泣表现为词,八大山人的哭泣表现为画;从《西厢》中可以听到王实甫的哭泣,从《红楼梦》中可以听到曹雪芹的哭泣。

原来,作者想说的是,内心郁积了极度深沉的感情,仅仅靠泪水和哭声是不足以表达万一的,于是那些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们就用诗文、用小说戏曲、用绘画来表达,这是最有力的“哭泣”,这哭泣的感染力将传之久远。

作者刘鹗是晚清人,生逢末世,作者内心也郁积了种种感情,从个人的身世之叹,到家国社会之情,再到种族文化之感,都足以触发他的哭泣,但“以哭泣为哭泣”不足以表达他的悲伤,便创作了这本《老残游记》为哭泣。

刘鹗的“哭泣”的确有力,《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王国维先生读后则赞叹“不意中国有此人!可与英国最高小说平行”。直到今天,《老残游记》还在不断地被出版,并且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它的感染力超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

文章标题:《老残游记·序》原文翻译赏析-刘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035.html

上一篇:《帝京景物略·水尽头》原文翻译赏析-刘侗

下一篇:秋夜泛舟-古诗译文赏析(刘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