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②。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③。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④。
注释
①鄜(犳ū)州:今陕西富县。
②未解:不理解。
③香雾:妇女的发香透入雾气。云鬟:妇女的头发。
④虚幌:薄幔。
【月夜译文1】
今夜鄜州的明月,你只能在闺中独自观看。可怜幼小的儿女们,还不懂娘心挂长安。雾气沾湿了她的鬓发,月光清冷令她双臂生寒。何时能团聚明月下,相倚在温馨的薄幔,让月光把我们脸上的泪痕照干?
【月夜译文2】
深夜里斜月照着半边人家,天上北斗星横移南斗西斜。今夜方觉出春天气候温暖,虫声从院外初次透进窗纱。
【月夜译文3】
深夜的月光照亮了大半个人家,北斗星和南斗星在天空横斜。今夜意外地感觉到春天的温暖,唧唧的虫声穿过了绿色的窗纱。
【月夜赏析1】
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诗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觉已到春暖时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那么静美。
这首诗写月夜思家的心情,写法上非常特别,明明是杜甫思念流羁鄜州的家人,却不直接道出,而是句句“从对面写起”,即设想妻子儿女在鄜州望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仰头望月、低头思夫,孩子们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妻子的头发,清辉使得妻子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时能够团圆、共同望月呢?全诗构思独特,由反面入题,情思绵绵,真切感人。
【月夜赏析2】
刘方平乃唐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颍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
这首诗的题目为“月夜”,容易使人想到秋天的月夜,然而此诗的特点,恰恰在于它写的不是秋天的月夜,而是春天的月夜。这就使人想起一个故事,宋元祐七年(1092)正月,苏东坡知颍州,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夫人王氏说:“春月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色令人和悦。何如召赵德麟辈来饮此花下?”先生大喜曰:“此真诗家语耳。”(南宋赵令畴《侯鲭录》)
刘方平这首诗的妙处,正在他写出了春天月夜令人和悦的那一面。
“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夜深时分,一半的庭院笼罩在月色中,另一半呢,当然是阴影了。这种光景,只有月轮西斜的时候才会有。“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春天夜空的征象,古人对星空是非常敏感的,十二个月的星空都不一样,北斗、南斗相互辉映,应是正月星空的特征。这两句合在一起,就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今夜偏知春气暖”,这一句的妙处在于出人意料,因为月夜给人的感觉总是清凉的,不可能有暖意,作者之所以觉得有几分暖意,是因为他听到了久违的虫声。这表明,有些昆虫已经出土了,这正是气温转暖的结果。“虫声新透绿窗纱”,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难以道其只字;便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也未必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不是有心人,很难注意它。所以诗人的禀赋之一,就是全身心感受和琢磨生活。
虫声透过“绿窗纱”这个说法,也非常有诗意,换个人,可能会说“虫声是从窗外传来的”,那意味就差远了。“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作者内心的盎然春意。”(今人刘学锴评)这个说法深具会心。绿色,是属于春天的颜色,王安石不是有一句名言“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吗,所以这首诗句句都是关合春意的。
苏东坡也有一句名言,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光晚景》),这首诗的后二句,其实也就是说,春气转暖虫先知,可以说,刘方平是率先探得骊珠的。
(周啸天)
【月夜赏析3】
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影响较小的诗人,现存诗不多。但其中有几首小诗风格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别具一格,很值得细细品味。
前两句着重描写了月夜的静谧,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夜半时分,朦胧的月光斜射在家家户户,此时的庭院一半洒满了月光,一半则被夜影笼罩。这里明暗的对比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庭院的空寂。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从“人家”转移到了星际之中,已经横斜的北斗星和南斗星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到了“更深”二字。这二字也给全诗渲染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为后面描绘景色奠定了基调。
后两句以虫声为描写对象,另辟蹊径,别具一格。在夜半更深之时,寂静之中却传来了清脆的虫鸣声,听上去是那样地欢快。在静谧的月夜衬托之下,这微弱的虫声是那样引人注目。敏感的诗人从中听到了春天的消息:生命开始萌动,万物开始复苏。并由此而联想到春回大地的景象,这都源于诗人深厚的乡村生活经验。“新”字之中,既有诗人“知春气暖”之后的新鲜、欢悦之意,又传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一往情深。
【月夜赏析4】
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他的几首小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据皇甫冉说,刘方平善画,“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刘方平壁画山水》),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来了”为题,人们总是选择在艳阳之下呈现出活力的事物来加以表现,而诗人却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
“今夜偏知春气暖”,是谁“偏知”呢?看来应该是正在试鸣新声的虫儿。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前者实写,后者则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语加以绾结,使读者简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欢乐,什么是发现生命的欢乐之欢乐。“虫声新透绿窗纱”,“新”字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
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实际上,他的这点诗意体验,刘方平几百年前就在《月夜》诗中成功地表现过了。刘诗不及苏诗流传,可能和刘诗无句可摘、没有有意识地表现某种“理趣”有关。但宋人习惯于将自己的发现、认识明白告诉读者,而唐人则往往只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诗意感受,不习惯于言理,这之间是本无轩轾之分的。
(刘学锴)
【月夜评点】
本诗为诗人春夜感怀之作,描写了蕴含勃勃生机的早春月夜景色,春虫鸣啼,春气宜人。诗人以对物候细微变化的敏锐感受,表现了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舒适氛围,抒写了喜悦而怅惘的复杂心理。
唐诗用春与月作题的较多,有的吟咏春天之景而抒怀,有的遥望明月而触发情思。本诗描写春景,不仅没有从杨柳桃花之类的事物落笔,反而借着夜幕把这些看似最有春日景色特点的事物遮蔽起来。描写月色,也不细致描写光影、感慨圆缺,而仅是在夜色中调入一半月色。如此一来,夜色不会太深,月色也不会太亮,形成一种迷蒙而和谐的景致。
诗的前两句描绘月夜的静谧,颇具画意。第一句中的“更深”两个字,给下面的景色描写奠定了基调,也给整首诗笼罩上一种独特的气氛。“月色半人家”为“更深”两个字的具体表现。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天宇。这两句共同营造出春夜的宁静和肃穆,意境深远。首句中,月光半照暗含月已西斜,与下句星斗横斜相互衬托,构成了两句间的内在联系。
后两句写虫声,独辟蹊径,匠心独运。夜半更深,正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人静之际,清脆、欢快的虫鸣声悄然响起。在这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格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从虫介之微而知春之暖,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经验。一个“新”字,既是说清新,又含有欣悦之意,饱含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情。
本诗的前面两句描写景物,不含一点春的色彩,却暗中关联春意,具有含蓄的意味。第三句中的“春气暖”,尾句中的“虫声”、“绿窗纱”,彼此相映成趣。
田园诗是唐诗的主要流派,知名的大家也不少,但是能仿若陶诗一二者并没有几个,如本诗这样得到陶体真正意趣的,就更加稀少了。至于说这首诗有没有寄寓归隐之情,从字面上看不出征象,不便牵强附会。
文章标题:《月夜》原文翻译赏析-刘方平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044.html
上一篇:夜月-古诗译文赏析(刘方平)
下一篇:春怨-古诗译文赏析(刘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