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

【赏析】

中国的文学史,包括野史笔记,但凡言及刘禹锡的,几乎都不会舍弃他游玄都观的两首桃花诗。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两首诗,不仅因为它们较好地体现了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色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更重要的是,这两首诗集中代表了刘禹锡宦海沉浮的曲折人生。

这是第一首桃花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十年前,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唐宪宗贬斥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放逐生涯,在诗人心灵上留下了巨大创伤。

十年后,刘禹锡终于有机会奉召还京。重新踏上长安的土地,他觉察到这里的一切已经不再熟悉,遥远而生疏的感觉袭来,自己像一个误闯的外人,格格不入。十多年前,在这座繁华富庶的京都里,自己曾有过的叱咤纵横、风光荣耀的日子,如今想来竟恍若隔世……再看看当朝新贵,锦衣肥马招摇过市,前呼后拥洋洋自得。今昔比照,巨大的落差给诗人带来了心理上的失衡,心酸苦楚蔓延开来,心中的不平与怨怼却无人可诉。

时值京城赏花季节,刘禹锡邀约几位老朋友去极负盛名的玄都观看花,本为排遣心中积郁、畅快身心,没想到触景生情,聊发感慨,挥笔一诗竟成为当权者对其再贬再逐的借口:由于“语涉讥刺”,诗人即以待命之身又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此一去又是十四年。这就是历史上的“玄都观诗案”。

这首诗表面是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朝权贵的。京城赏花的情景在诗人笔下显得张扬恣意:宽阔的街道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盛况呼之欲出。一路上都能看见赏花人兴高采烈、心满意足的神态,飞扬的神采和满脸的幸福感渲染了玄都观里桃花繁富鲜妍的胜景。

最后一句笔锋一转,灿若云霞的千树桃花,全是我贬谪离京后新栽种的。十年光景,我在偏远的地方落魄潦倒,这些新栽种的桃树却在京城妖艳,花开如锦、灼灼灿烂,今时的色,以炫耀的姿态,绽放在我眼前。

“尽是刘郎去后栽”,成为全诗的诗眼,心酸感慨与愤懑不平表露无遗,字里行间“别有一番滋味”。“十年树木”的日子里,自己受尽屈辱、历尽艰险,政治上的挫败和生活上的失意,诗人的命运总在风浪里颠簸。而朝廷里那些投机取巧、趋炎附势的官员,本为君子所不齿的小人,却个个被提拔,成为当朝新贵。由此不难理解,诗句中的“去”,显然指自己被贬谪外放,“去后栽”的桃树,即指作者被排挤之后提拔起来的趋炎附势的权贵。

旧地重游,借景抒情,诗人用畅快淋漓的笔墨泼洒出对朝中新贵辛辣而轻蔑的讽刺,全诗上下寄托着作者的重重心事。诗人的锋芒刺痛了当朝新贵,这种极富力量的轻蔑让他们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他们在皇帝面前极尽挑唆之能事,原本就对刘禹锡耿耿于怀的唐宪宗,便借此理由将他再度贬谪……政治上的排挤,让诗人重回长安未足一月,又开始了一个长达十四年的放逐。

(殷志佳)

文章标题:元和十年,-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120.html

上一篇:石头城-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

下一篇: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