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赏析】
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是自古就很盛行的。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种民俗的描写,《踏歌词》第一首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
首句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
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去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就放开了,不再含羞。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其三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为媒,而会到自己所“欢”的当儿,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
小伙子最后来了没有?“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爱。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颇耐含咀,“诗无达诂”的现象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周啸天)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踏歌词(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古诗译文赏析(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