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②。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
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所筑工事,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②摇落:此处兼有零落、颓败之意。
【译文】
吴公台随岁月的风雨已倾废凋零,我独自登上吴公台。秋境萧疏令人悲伤,思乡愁绪涌上心头。荒野古寺很少有人到来,云峰阻隔,流水深深。夕阳缓缓下沉,依傍着旧时壁垒。寒磬声声传响,在空寂的山林中回荡。南朝往事已化为陈迹,登临怀古我心中惆怅。惟有浩浩荡荡的长江,日夜奔流不停息,从古流到今。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登上古台远眺,而引起的深深感叹。
在一个秋风摇落树叶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宋沈庆所筑弩台上的寺庙。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弥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早不在,空留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颔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颈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当时人争名夺利,但时光流逝,各归黄土,诗人的诗外,有一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慨叹。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成一片,对古代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对滚滚逝去的长江水,怀古伤今,惆怅不已。
【评点】
本诗是诗人旅居扬州,秋日登吴公台写下的吊古咏怀诗。诗人描写了登吴公台所见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慨叹历史的兴亡变化,吊古伤今,抒发人生失意的惆怅。诗题中的吴公台在今江苏江都县,本为南朝刘宋沈庆之攻竟陵王刘诞时所筑的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时又增筑,故名吴公台。
首联写诗人观吴公台引发的感慨,即景生情。古台在风雨的多年侵袭下已有颓圮的倾向,丛生的草木也在秋日纷纷凋零,这样的景象不由使身在他乡的诗人怀念起故乡。
颔联写古迹所在之地已非往昔般繁华喧闹,成为少有游人、封闭于野地间的残台。上句,诗人写近在眼前的古台,后句,诗人将视线拉远,遥望那远远的山峦。也许是古台过于荒凉,诗人已经不忍再看,于是放眼远山,以排解胸中冲荡郁郁之思。
颈联,诗人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将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长满了衰草寒烟的凄凉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夕阳缓缓下沉,寺院中传来的钟磬声在空林中弥散开,那金石的声音仿佛也带着寒气。
尾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古台依旧,青山依旧,钟磬依旧,而那时的英豪早已不在,唯有秋日夕阳里滚滚的长江水不停歇地奔涌。“独自今”三字,悲凉慷慨,道出诗的神韵。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全诗抚今追昔,写景寄情,感情深沉。诗中,诗人所见的秋声、古台、野寺、夕阳、故垒、寒馨、空林都和诗人一样满怀惆怅,而独有长江水依然滚滚东流,把历史的烟云淘尽。诗的神韵尽在不言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