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赏析1】
此诗原列组诗第三。通过雪夜追击逃敌的情节,着重表现并热情歌颂了边防将士的不畏艰苦和英勇威武。
前两句写敌军趁夜遁逃。第一句“月黑雁飞高”,极力烘托寒夜气氛:彤云密布,没有月光,是漆黑阴森的夜。“雁”点出季节。塞下秋来,寒风凛冽,下雪是不必待到隆冬的。夜空飞雁,是凭听觉感到的。雁的啼声从远空传来,“高”就表达出了这种实际的感觉。黑夜雁飞,是很反常的现象。因为雁群晚来投宿沙滩或芦塘,要白天再次降临才继续远征。这种鸟儿十分警觉,一有动静即相呼而起。夜空惊雁的一笔,表明黑茫茫的夜幕正掩蔽着一次诡秘的军事行动,这就紧紧逼起下句:“单于夜遁逃”——乃是惊雁的原因了。“月黑雁飞高”,既是赋,又兼有比兴作用。黑暗中作高空飞行的大雁,又是趁夜撤退的敌军一种象征。
后两句,以一极有力的“欲”字领起,写警觉的边防军已洞察敌人的动静,即将以轻骑兵追击。这时天气突变,一瞬间漫天大雪纷飞。出击的情形、战斗的后果,被诗人一概舍去,独取一个“特写镜头”——“大雪满弓刀”:黑夜看不清人和马,雪光映射在战士们的刀剑上,发出闪闪冷光。所以在追兵中独见“弓刀”,这是极真切的描写。由于前两句诗充分地烘托了气氛,第三句只用“轻骑逐”三字,便极含蓄地写出了战斗胜利在望的气势,写出了将士们勇猛追击的精神面貌。它使人联想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诗句。其所写将士坚毅的意志,昂扬的士气,决胜的信心,此诗与之毫无二致。第四句写临发时突如其来的大风雪,于行军不利,然而这正是将士们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的有力衬托。这可说是诗中最精彩的一笔。从句式上看,以“欲将”领起二句,有意造成一种引而不发、欲擒故纵的气势,诵读起来音情摇曳、回肠荡气,语极豪放又含蓄不尽。追击成功与否,诗人不写,读者已心领神会了。
(周啸天)
【赏析2】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袁行霈)
文章标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古诗译文赏析(卢纶)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259.html
上一篇:塞下曲六首(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古诗译文赏析(卢纶)
下一篇:逢病军人-古诗译文赏析(卢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