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赏析】
这诗是陆游晚年居山阴三山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先从大处着笔,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光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四周绿阴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着一“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鸣蛙”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而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叫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既“已过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下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枝叶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我们想象的却是时时都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的景和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
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往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索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向谁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及此,能无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中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问。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见《周益国公文忠集·与陆务观书》),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还另有陶、白所不曾具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荡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著”。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山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著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赖汉屏)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幽居初夏》原文赏析-陆游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356.html
上一篇:《夏夜不寐有赋》原文赏析-陆游
下一篇:《沈园二首》原文赏析-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