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感弄猴人赐朱绂-古诗译文赏析(罗隐)

【赏析】

宋代毕仲询《幕府燕闲录》记载,黄巢起义爆发,唐僖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中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像人一样随朝站班,深得僖宗欢心,遂赏赐耍猴人以“朱绂”(绯袍),相当于五品官职。“孙供奉”,靠某种技艺在宫中侍奉皇帝者,通称“供奉”;猴子亦名“猢狲”,取“狲”字谐音,戏称弄猴人为“孙供奉”。这首讽喻诗乃诗人感事而发,故题曰“感弄猴人赐朱绂”。

本诗开头两句,凝练地概括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畅的辛酸经历。十多年来背井离乡,一直执著于应进士举,但一次未中,终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五湖烟月”描绘了诗人故乡的美丽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因此举“五湖”概称。“奈相违”,一个“奈”字,活化出诗人为考功名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时无可奈何的惆怅。诗人想起这漫长的“十二三年”,为博功名,闻鸡起舞,那些“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唐代韩愈《进学解》)的日子里,痛苦与艰辛似浓云漫卷,始终未能拨云见日。假使不赶考,或许可换作在家乡山山水水间的小日子,安逸而自得其乐……

后二句巧妙设问,照应题面,对唐僖宗赏赐耍猴人高官之事生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伎艺人——只要博得君王一笑,红袍加身便顺理成章了。诗人只设问,并不作答,将一个富有历史教训的答案留给读者揣摩,这样的设计看似轻巧,却不难体会诗人的一片苦心:将诘问的锋芒蕴于含蓄之中,警示的答案不言自明。“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郁结多年的心事: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反倒是非不明、赏罚不公,仅凭皇帝一时好恶便决定一个人的仕途人生。荒唐的行为让天下读书人心寒。在皇帝眼里,十年寒窗的苦心人反倒不如一个耍猴的艺人了。优愤与感慨,意在言外。

诗人将自己的辛酸遭遇和耍猴人的荒诞得宠放在一起来写,用对比加强讽刺,这本是文人惯用的手法。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用这种手法记录了他们的失意落魄,或严肃,或放任,或沉郁,或调侃。但这首诗自有其格外妙处:诗人用正经的笔法记下当朝荒诞之事,用恣意的嬉笑对最高统治者进行辛辣嘲讽,在看似轻松的笔调背后,实则,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殷志佳)

文章标题:感弄猴人赐朱绂-古诗译文赏析(罗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383.html

上一篇:自遣-古诗译文赏析(罗隐)

下一篇:罗隐《野狐泉》古诗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