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赏析】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四十岁至京师应进士试落第,仕途不顺。孟浩然的诗风清远,用笔轻淡,语言明澈,颇似陶渊明。唯怀才不遇,时露寂寞伤感之情,有别于陶渊明守拙归耕、淡泊名利的襟怀。
这首《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乘舟停宿桐庐江时,兴起思乡怀旧之情,于是作此诗以寄扬州(即广陵)故友。孟浩然四十岁在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内心苦闷而漫游江南各处。他在另一首诗《自洛之越》中说:“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背负着求仕失败的困顿,这趟长途跋涉的漫游旅程想来是悒悒不欢,忧思难忘。孟浩然将内心的愁闷淡化成夜泊异乡、怀念故友的愁绪,将求仕失败的心情写得不落俗套。然而对于故友而言,自然能明白诗人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是诗人名落孙山之后的作品,句句情深、字字凄怆,为羁旅穷愁的代表作。首联起句“山鸣听猿愁”由昏暗的山色入笔,在日暮时分的深山里,传来阵阵猿猴的哀鸣。环境的幽深清峭,烘托出诗人的孤寂。猿猴的哀啼,除了是诗人伫立而听闻的声响,更寓含了“听猿啼而兴起羁旅客愁”的意涵,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呐喊。次句“沧江急夜流”点出了夜泊地点在桐庐江,江水色苍,故称“沧江”。沧江夜流,本来就已经给宿舟人带来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涌动不安的感觉显得更加强烈。江水的奔流激荡好像急于寻找归宿似的,对于怀旧又饱含愁绪的诗人来说,这反映了思归心情的急切。
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却透露着几许不安。“风鸣两岸叶”的风并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两岸树叶沙沙作响。明月高悬,陪伴着夜泊的旅人,照理说应当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见的,却只有江上的一叶孤舟,诗人内心的寂寥不言而喻。若将前四句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吹、叶鸣、猿啼是听觉的描绘,月涌、江流、山暝则是视觉的描绘,二者交错铺叠,声音与景物互相呼应,舟中的动荡不定与情绪的阴郁不宁自然蕴含其中,跃然纸上。
为何诗人在夜宿桐庐江时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指桐庐江流经的地区,而维扬是扬州的古称。在这里,诗人化用了王粲《登楼赋》的典故:“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一方面,说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有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另一方面,则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表达出窘困失意之际企盼朋友陪伴的渴望。身处眼前清峭孤寂、动荡不宁的环境里,思乡怀友的情绪涌现而出,不由得悲从中来,于是潸然泪下:“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诗人幻想凭着沧江夜流,将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寄给大海西边的扬州故友。
这首诗以“愁”字为诗眼,以月夜景致为基调。前四句寓情于景,借由“猿啼”“江流”“风叶”“孤舟”,衬托寂静孤独的情境,扣住诗题的“宿”字,由远而近,层层推进,条理分明。后四句即景生情,扣住诗题的“寄”字,用字浅近,韵味深长,浑然天成。全诗情调凄清,情景交融,不仅流露出思乡怀友的悲愁,更抒发了失意的抑郁不平、世罕知音的慨叹。
怀人诉情的诗篇,往往能自抒胸臆且引人共鸣,借千锤百炼的文句来表情达意。不论穷困或通达,朋友间的情谊总如老酒愈陈愈香、历久弥坚。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相互唱和、赠答的名篇,不仅使作者畅叙幽情,表现得自然率真,也使读者浸泳其中,体悟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怀。李白有《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因为朋友远离,诗人内心倍感孤寂,思念之情犹如滔滔不绝的流水,这样的写法营造了语尽情长的韵味。另杜甫《春日忆李白》一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全诗首尾连贯,将论诗与忆人融为一体。一方面称许李白的诗歌成就,另一方面流露出对于再次会面的殷殷期盼。情景交融,表达出真诚的思念与赞美。
又如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元九即是元稹。首二句的“花”“醉”两字重叠颠倒运用,增加诗歌的音韵与美感。第三句“忽忆”两字笔锋一转,自“赏花之乐”转为“故人远走之忧”,原本热闹喧腾的氛围顿时变成忧思难舍,深具跌宕之美。末句“计程”二字,充满了对挚友的真情与关切。全诗写实真切,言有尽而意无穷。
(林口高中语文教师 陈秀玲)
文章标题: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古诗原文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500.html
上一篇: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赏析
下一篇:《春晓》原文翻译赏析-孟浩然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