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孟郊[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晖![1]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游子吟注释】

[注]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中唐诗人,与韩愈并称“韩孟”;又与贾岛一起,有“郊寒岛瘦”之称。

[1]三春晖:春天的阳光。三春,春天的三个月分别称孟春、仲春、暮春。

【游子吟译文1】

慈母双手不停地飞针走线,为儿子远行赶制身上衣衫。临行时还密密地缝了又缝,只恐儿子迟迟地不回家园。谁说小草心中那一点绿意,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的温暖。

【游子吟译文2】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缝制着游子身穿的寒衣。临行前一针一线细密细密地缝,生怕儿子迟迟不归。小草向着太阳,就像儿女心向母亲。儿女小草一般的情,哪报得了母亲太阳般的恩。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游子吟赏析1】

这首诗描写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衫,针针线线都织入无限的爱意、细腻深微的关心和体贴。它歌唱人类最深挚、最无私的感情——母爱,选取的生活事件极平常,表现的思想情感却十分深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抒写儿子对母亲恩情的感激与不能报答母爱的心情,感人肺腑。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刻,一千多年来广为传诵,引起普遍的共鸣,堪称孟郊诗中最成功的一篇杰作。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游子吟赏析2】

母爱,在特殊时刻会以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方式展现出来;而在绝大多数时候,母爱又表现在极其平凡的小事上,不被我们注意。母爱的伟大,是我们每个人都亲身感受到,却又是语言难以确切表述出来的。

孟郊的《游子吟》,所写就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平凡到不能更平凡的事件——临出远门前,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从小到大,母亲为子女不知缝制过多少件衣服,在母亲做来是理所当然,在儿女看来也是心安理得。而这次就要出远门了,母亲再次为儿子缝制衣服,还像以往那样。不过担心儿子在外太久,不知何时才能回家,这次缝制得更为细密,更为结实。母亲的担心和关心都无言地融入了这一针针一线线之中。儿子的心被触动了,意识到了平时被自己所忽略的母爱。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博大,时时刻刻哺育儿女的成长,从不求回报。而儿女们就像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怎么能报答得了阳光的哺育呢?

也许可以这样说,这首诗不仅仅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更是表达了天下儿女的感恩与愧疚,和他们对母亲的爱。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游子吟赏析3】

这是一首抒写母子情深的名篇,天下最博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了。

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满怀着慈爱替儿子缝衣,那一针一线之中融入了母亲多少的爱和惦念牵挂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感念、对母爱的铭记,而儿子的这片心意,与母爱相比,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

诗人一生清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到了五十岁才得了江苏溧阳尉这样一个治安小官。因此,诗人写此诗饱含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激情,古往今来与千万读者产生共鸣,长咏不衰。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游子吟赏析4】

孟郊诗多抒写穷愁,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而就生新瘦硬,故苏轼谓之“郊寒岛瘦”。所谓寒、瘦,在内容上指言贫叫苦,在艺术上则指苦吟和一种清峭的意境美。今人方牧素描孟郊:“冷露滴破残梦,峭风梳篦寒骨;暮年登第,一生才说几句痛快话”(《孟郊苦吟》),可谓得之。

《游子吟》是孟郊享誉千古之作。在香港的民意测验中,此诗高居最知名十佳唐诗的榜首。关键在于诗人抓住了母爱与孝道,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题材,而表现得深入浅出。诗作于贞元十六年(800)溧水县尉任上,自注云:“迎母溧上作”。

前四句摄取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情景,慈母为游子准备行装,在游子临行前夕,在灯下缝缝补补。这幅图画表现的是贫寒之家,儿子出门不能盛其服玩车马之饰,然而母爱是“论心不论迹”的。从“临行密密缝”这个场面所流露的质朴无华的人性美,足以使任何“金缕衣”失去光辉。

在母亲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不管他走向何方,不管他走得多远,都永远走不出母亲的目光,走不出母亲的思念。从感情上讲,母亲希望孩子早些回来的,这是“意恐迟迟归”的一层含义。而从理智上讲,母亲又本能地深知,孩子必须经风雨、见世界,所以不管怎样的不放心,也绝不会把他拴牢在自己身边。母亲缝下密密的针脚,怕衣服不经穿,这是“意恐迟迟归”的又一层含义。换言之,怕衣服不经穿,乃是“临行密密缝”的深层原因。

最后两句是针对迎母溧上这件事而言的,谋到一官半职,就李逵一般地不忘老母,这片赤子之心天然感人。而诗人还进一步辨认孝心与母爱的区别:孝心是出于报恩的意识,而母爱是无条件、无意识的,是春风与阳光一般地不求回报的。

尽管《小草》歌词说“春风呀春风把我吹绿,阳光呀阳光把我照耀”,古人仍有“草不谢荣于春风”(李白日出行》)之说。所以《诗经•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诗结尾也是一样的意思。母爱固然伟大,赤子之心也很动人,这是构成此诗内容的两个基本点。所有的人,都是母亲的孩子,对此本来就容易发生共鸣;加上形象感人的描写和兴到笔随的比兴,取得的效果尤佳。

(周啸天)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游子吟赏析5】

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感情真挚,流传千年。

前两句选取游子将要远行,慈母缝衣的场景,句式简洁,却把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表现出来,仿佛游子与母亲就是用针线与衣服联系在一起的。

中间两句集中刻画慈母缝衣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了母亲无言的深情。临行前,母亲坐在油灯下,抻展手中的布,一针一针细细密密地缝紧,唯恐儿子在旅途中衣衫破烂,受了风寒。这一针针寄托着母亲盼儿平安早归的愿望。细微的行动中包含着无比深沉的爱,读之泪下。

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把小草比作儿女,把春晖比作母亲,用反问句式,直抒胸臆:柔弱的小草怎么能报答如春天阳光般温暖无私的母爱呢?这一句体现了赤子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和急于报答母爱的心情。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评点】

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在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可见本诗是孟郊出任溧阳县尉时所作。孟郊出身贫寒,其父孟庭玢早卒,母亲裴氏受尽千难万苦,扶养三个儿子成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多次辞家,奔走衣食,直到五十岁才被授职,出任溧阳县尉。当他迎养老母时,以往辞家别母的情景浮现眼前,情不自禁地写出这篇自创的乐府诗题《游子吟》。吟,诗体的一种。

在本诗中,诗人描写了母亲为儿子缝衣的感人情景,表现了母亲挚爱儿女的深情,并以寸草难报阳光的恩情比喻母亲的恩深情重。全诗用喻贴切,真挚感人。

开头两句,诗人选取儿子即将远行时,母亲为他缝衣的日常琐事入手,表现的却是内心难以言喻的深沉情感。诗人用“线”和“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

中间两句,诗人集中笔墨,描写母亲的动作和意态:儿子临行前,母亲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针针线线都无比细密,因为母亲害怕儿子迟迟难归,所以要把衣衫缝制得更结实一点儿。其实,母亲心里何尝不期盼儿子早些归来呢!母亲的一片深情,恰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这两句既无言语,也无泪水,却以无声胜有声,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诗人以反问的语气,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小草比儿女,以春天的阳光比母爱。“寸草心”微不足道,“三春晖”博大无边。没有“春晖”普照,“寸草”不能生长;而“寸草”之“心”又怎么能报答“春晖”恩情的万分之一呢?诗人用反诘语气直抒胸臆,热情讴歌伟大的母爱,更强化了感人的力量。因而,这两句成为万口传诵的名句,并被浓缩为“春晖寸草”的成语,感发普天下人子的孝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颂。同时,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也寄托了诗人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文章标题:《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孟郊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517.html

上一篇:母亲是一个叫作温暖的地方-孟郊《游子吟》赏析

下一篇:寒食-古诗译文赏析(孟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