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诗人简介

(约公元722-约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有《钱考功集》。

注释

①上国:这里指中国。

②法舟:指僧人所乘的船。

③梵声:念经的声音。

④灯:这里是双关语,以舟灯喻禅灯,暗指佛法。

【译文】

你随缘来到中国,来时海阔路长一路飘摇,若在梦里行。小舟远游在沧海,就像飘浮在天际。你端坐法舟里,离开尘世一身轻。水中的月影,通晓寂灭的禅理。海里的鱼龙,倾听你诵经的佛音。我独爱那一盏“禅灯”,万里航程中照亮眼睛。

送僧归日本-古诗译文赏析(钱起)

【赏析1】

作者在长安时,诗僧是来我国旅居、学习之后即将回国的日本友人。诗的前半部分写日僧“浮天沧海远”来华,在“上国随缘住”;后半部分写日僧“去世法舟轻”归国。“浮天沧海”,可见日僧来华之不易;“去世法舟轻”一语双关,一指日僧乘船渡海归国,一指佛法普度众生;颈联又赞日僧品格清美,佛法崇高,渡海回国时能以经声感动鱼龙。诗的末联也一语双关,既言日僧之舟行海上,灯照万里,又言佛法如灯,能照亮众生心灵。诗中对日本友人不怕艰苦,远渡大海的精神表示钦佩,并给予高度赞美。

【赏析2】

钱起的诗在中唐不算最好,但从风格上讲,他可以作为中唐的代表。中唐缺少盛唐的大气,但文字细密,通体匀称,也值得学习。这首诗送日本和尚归国,就是细密、匀称的样板。盛唐诗是颔联振起,颈联粗犷,中唐诗是平均使力,温润光泽。我们还是通过具体分析来理解吧。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上国指唐帝国,“若梦行”颇有韵味。“来途”就费解了。仔细琢磨,应是“回去的路上”的意思,若理解为“来大唐的路上”就与题意不合了。盛唐诗必不如此。“随缘”是佛家语,可见处处咬紧。

“浮云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写日本僧回国的路上,要经过很长的海路,但不在乎。“去世”“法舟”也是佛家语,也是处处咬紧。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仍是写回国路上,有点重复,怎么办,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一路上的海水与明月,正好送你回日本庙宇呀。一路上鱼龙听着你念经,也不寂寞呀。想得细,写得出,这是中唐特色。“禅观”“梵声”也是咬紧。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最后点出送别意,有依依不舍的情怀。

总之,盛唐诗是一吐为快,中唐诗是娓娓道来。中唐诗不会让你振奋,但是耐读,亦颇有情思。

(滕伟明)

【评点】

唐时,中国与日本交往频繁,当时有许多日本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或做官。唐诗中有许多寄赠日本人的篇章。本诗是诗人赠给归国日本僧人之作,通过形象地描绘景色和阐释禅理,赞颂了日本僧人不畏艰险远渡大海来中国学经的虔诚和勇敢坚贞的精神,同时婉转地抒发了诗人对僧人的留恋不舍之意。本诗还有一个特色:因为是写僧人,所以诗中有许多佛家术语,禅意很浓。

全诗写送别,却通篇不见一个“别”字。前两联写日僧万里来华,非常难得,离开时大海茫茫,小舟飘飘荡荡。首联不写送别,却写僧人来处,说他到中国山长水远,就像是在梦中游行一样。颔联写僧人已经乘船离开,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游走,渐渐消逝在天际。这一联暗示了路途遥远,归程漫漫。颈联和尾联没有明确提到送别,而是描画了海上景物,这就拓宽了诗境,使诗摆脱了内容的束缚。运用这样的手法,即使狭窄的诗题也能有精彩的内容,从而成为佳作。

本诗使用了“随缘”、“法舟”、“水月”、“禅寂”、“梵声”、“灯影”等众多佛教术语。这些术语为诗句增添了无穷的虚空色彩。“海底的鱼龙”、“不灭的禅灯”都是禅经里才有的事物,对这些事物的描写大大扩展了全诗的意境。全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节奏明快。依依别情、禅理禅趣的恰当融和,更是极为妥帖地深化了为僧人送行这个主题。

文章标题:送僧归日本-古诗译文赏析(钱起)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622.html

上一篇:赠阙下裴舍人-古诗译文赏析(钱起)

下一篇: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古诗译文赏析(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