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作者】
*秋瑾(1879-1907),字璿(xuán,同“璇”)卿,别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1902年随丈夫进京,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立志革命。1904年赴日留学,参加光复会、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两年后回国在上海创刊了《中国女报》,提倡妇女解放。后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组织起义。事泄被捕,英勇就义。工诗词。其作多抒发革命豪情,风格慷慨激昂。后人辑有《秋瑾集》。
【赏析】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初六凌晨,灯光烛天,兵士如临大敌,列队押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妇女。她脑后挽髻,鬓无乱发,白衣绸裤,虽被反绑双手却神态自若,稳步走向绍兴古轩亭口。晨四时,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刽子手举起万恶的屠刀,白光过处,这位名垂千古的“巾帼英雄”(孙中山语)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头颅和热血。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妇女为革命被斩头的第一人。
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自《诗经》中爱国的许穆夫人起至今,女诗人何止万千。然而谁人的诗里有这样多关于为革命献出头颅的铿锵诗句?“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大好头颅求善价,不知谁是沽屠人。”“卢梭文笔波兰血,拼把头颅换凯歌。”“头颅原大好,志愿贵纵横。”“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以上引诗均见秋瑾遗作)这不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也不是故作豪放、纸上谈兵。头颅从项上滚落,赤血从腔中喷出,连同她冰清玉洁的心和火一样的爱,都化作了诗句,化作了尸去魂留的苦恋,永远献给了苦难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骨肉的姐妹,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怎不为这样的女杰自豪、骄傲!
光绪三十年(1904),日本、俄国为争夺我国东北,竟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一场可耻的战争。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甘为鱼肉任人宰割,居然宣布“中立”。这场战争还在进行时,1905年,茫茫黄海波翻浪卷,一艘远洋轮船在春雷、疾雨中向东驶去。一位仪态娴雅俊秀的年轻妇人却紧锁双眉,凝视着远方。这就是秋瑾。她出身官宦,嫁与富商官僚,完全有条件养尊处优,安享荣华。只因目睹了国家民族的危难,政府的腐败,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为做一个真正觉醒的、与男人平等的人,她毅然抛家弃子,冲破重重阻力,只身奔赴日本。这是她从日本返国筹集学费后第二次赴日。“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xié)春雷。”正是秋瑾不远万里两度到日本求学、横渡黄海(因在我国大陆以东,泛称“东海”)真实的写照,更是她“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宋宗悫语),大志在胸、向往革命的激情之流露。“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每句前二字均是否定语气,即不忍、岂肯之意。诗人用地图改变颜色,来形象地表现国土被别的强国割裂、霸占的事实。“劫灰”,乃佛教用语,原指天地经历劫火后烧剩的灰,也指变乱之中被破坏的事物。这里主要指日俄战争的战火将我大好河山烧成一片焦土。这两句紧承乘风浪、挟春雷的起句之下,以无比沉痛、愤慨的心情,大声疾呼:我岂能忍心看着祖国的领土被他人侵夺?我怎能听任祖国山河被日俄强盗烧成灰烬!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为女诗人爱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所感动,不能不对她高远的目光、廓大的胸襟充满钦佩与崇敬。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是的,忧国伤时,英雄洒泪,岂是几杯浊酒可以消解的?虽然,期待“出群才”来匡时救世带有英雄史观的色彩,有它的局限性,但泪为忧国洒,英才思救时却是积极、可贵的。不为救国救民,诗人何必抛弃个人的一切,奔走于万里东洋?尽管国家沉沦,民族危难,不还是有那么多人醉生梦死,活得有滋有味吗?秋瑾却为国为民忧心如焚,以出群之才自期,希望能为天下兴亡尽一份力量。可是挽狂澜于既倒谈何容易!既然任何一个新社会的诞生从来都要以千千万万头颅为代价,那么,好的!给你!既然历史的祭坛要以人头为供果,以鲜血为酒浆,那么,好的!给你!“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须”字,意即定然、定要。“十万”,极言其多,与上举“百万头颅”意思相同。今天,只要看看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先烈们付出了两千万人头,就懂得这“十万”“百万”的涵义了。这两句悲壮决绝的诗,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一位资场阶级革命的女英雄向清王朝发出的战斗檄文,是给封建专制制度敲响的丧钟。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字字金石,落地生根。是诗人的心声,也是她的行动。在她被捕前夕,革命党曾派人赶往绍兴营救,劝她立即转移。她说:“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指清政府)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早五年,牺牲我一人,可以减少后来千百人的牺牲,(被斩头)不是我革命失败,而是我革命成功。”(王璧华《秋瑾成仁经过》,引自《秋瑾年谱及传记资料》,中华书局1983年版)垂死的清朝统治者有枪炮、刑狱,秋瑾这些革命者只有一条命、一颗人头、一腔鲜血。一个“拼”字,早将一切置之度外。至于乾坤能否被挽回,秋瑾对此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可使革命提早成功,可让同志减少牺牲。这“力挽”乾坤的勇气、决心和实际作用,都足以使魔鬼的殿堂震颤发抖!
本诗以它勇毅恢宏的气势、雷霆万钧的力度和深沉的历史感,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而在情调上,首尾两联明朗、直捷,中间的颔、颈两联深沉、委婉。万里乘风、挟雷东海,真是横空出世、叱咤风云。它引出了中间两联:国家危难对内心的折磨熬煎和产生的巨大张力,而沉痛的决心又引出决断的行动:抛头洒血义无反顾,力挽乾坤一往无前。短短八句诗,五十六个字,就这样起伏波折,前呼后应,直如河出潼关,因有太华阻挡而水力益增其奔猛,又似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革命的正气、为国牺牲的豪迈与使命感足以垂范青史、激励后昆。
笔墨写下的誓言,又用生命饱蘸热血写向了大地河山,永远铭刻在历史之中。我们做后代子孙的当然也必须有同样火热的心才能对得起秋瑾烈士为之献身的朗朗乾坤。
(宗小荣)
文章标题:《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原文赏析-秋瑾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686.html
上一篇:《对酒》原文赏析-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