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1)螽(zhōng):蝗虫的一种,俗名蝈蝈,能鼓翅发声。斯:语助词。
(2)诜(shēn)诜:形容群集的样子。
(3)薨(hōng)薨:形容群飞声。
(4)蛰(zhé)蛰:形容众多。
【译文】
蝗虫的翅膀,排得密密满啊。你多子又多孙,家族真兴旺啊。
蝗虫的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多子又多孙,后代绵延长啊。
蝗虫的翅膀,群集不松散啊。你多子又多孙,团聚好欢畅啊。
【翻译】
蝈蝈绿翅膀啊,聚来乱纷纷啊。你的众子孙啊,多得连成群啊。
蝈蝈绿翅膀啊,轰轰齐声唱啊。你的众子孙啊,多多又绵长啊。
蝈蝈绿翅膀啊,纷纷聚一起啊。你的众子孙啊,多得无法比啊。
(袁梅 译)
【赏析1】
这首诗与前面的《樛木》可谓是姊妹篇。在人类生活中,婚后生儿育女,自是必然之理。故前篇既祝贺人新婚幸福,此篇则祝贺人多生贵子。但在旧说中,与前诗同样的多被人从政治上或道德上加以曲解,清代即有人深致不满地说“以螽斯为不妒忌,附会无理”(姚际恒《诗经通论》卷一)。在古代,有这样一种思想认识,以为多生子便多得福,子孙众多是人生的可喜可贺之事。所以,古人在表示对人的良好祝愿时,就莫过于用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之类的话题。此诗正是利用螽斯生子繁多的特点,比喻人的子孙众多,从而艺术地表现了对多子者的祝贺。
此诗在艺术结构上,除与前诗一样的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外,最大的特点是重言叠字用得多。全篇仅三十九字,就有六对重言叠字: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说:“六字炼得甚新。”即指此而言。所谓新,就是有新意。所谓炼得甚新,就是诗人遣词新奇,读者感到新鲜。作为六个单言只字的诜、振、薨、绳、揖、蛰,原本没有多的意思,而一旦各自重叠为重言叠字,词义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形成一组形容螽斯多子、人多子孙的既形象又生动的形容词。而且每一重言叠字都可以缀上语气助词“兮”,作为独立的语句,在全篇中间隔匀称地成为诗行。这样,便产生一种连绵和谐、声调优美、醒目悦耳的艺术效果。否则,如果是单言只字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在思想内容上,这是一篇乏味单调的作品,如果没有较成功的艺术处理,势难卒读。诗人运用歌谣中常见的重言叠字这一富于形象性和节奏感的语言艺术形式,拟声传形,反复咏唱,从多种角度形容描写螽斯和人的子孙之多,一次次地深入叩动听众的心弦,一步步地加强感染读者的情绪。从而,比较艺术地展示出祝愿人子孙昌盛的主题意义。
(赵望秦)
【赏析2】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诗序》以为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对此,姚际恒斥之“附会无理”(《诗经通论》);方玉润进而指出诗人“其措词亦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诸言外”(《诗经原始》),这话很通达,就诗论诗,很容易领会到本篇系祝祷之词,被祝贺之人多子孙,通过以蝗虫多子作比即可看出。至于诗人为什么取蝗虫作比,这就很难臆测,也许只是他一时兴致所及吧。蝗虫生殖力很强,一只成虫每次产卵几十粒,一年两代,繁殖很快,又多群居,活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诗人正是从这一角度取比的。“虽若美之,实含刺意”,这未免有曲解之嫌,原因是有人怀疑,以为蝗虫是害虫,本身又不美。我们知道,比喻总是跛腿的,诗人只是取蝗虫“多子、群居”而已,至于其他未必顾及。比如乌龟吧,“龟寿”、“龟龄”都是颂祷长寿之词,虽然是常用来骂人的东西,但至今还用于寿联中。陆游晚年还自号“龟堂”呢!古人、今人都不以乌龟别名“王八”、又形象丑陋为忌,因为所取只是乌龟长寿这一点作比喻罢了。这样看来,古人以蝗虫多子为颂词也不足为奇了。
那么,本诗既是取蝗虫多子为比,为什么开头要从其翅膀写起呢?宋人严粲解释说:“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飞。因飞而见其多,故以羽言之。”(《诗缉》)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是描写,后两句是祝颂。第三句“尔”,有人认为是指所祝之人,这样理解固然也能通,但不及将“尔”看作指“螽”更觉有诗意。本诗采用叠唱形式,三章意思是并列的,但略有差别。首章侧重颂多子,次章侧重颂扬后代昌盛,末章侧重颂和乐。
这首诗通篇作比体,以物拟人,而不出正意,今人称为借喻。这可以看作是后世咏物类比体诗的发端。《诗经》用同一虚词作韵脚,诗篇的通例就是每章二、四句押韵,除同用虚词“兮”为韵外,还以这两句倒数第二字相押,此两字韵脚叫做“富韵”。不过本篇略有不同,各章韵句倒数第二字韵脚又是叠音词,这类在《诗经》中不多,《魏风·十亩之间》的一、二句也是这一形式。这样的韵脚,节奏更显得舒缓,有着一唱三叹的韵味。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诗经·周南·螽斯》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