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1)思:语尾助词。下同。
(2)汉:汉水,东流经今湖北至汉口注入长江。游:出游。
(3)江:江水,即长江。
(4)方:筏,用作动词。
(5)翘翘:高貌。错:丛杂。薪:柴草。
(6)言:语助词。下同。楚:荆树。
(7)蒌(lóu):蒌蒿。
【翻译】
南方有乔木,不可休息哟。汉上有游女,不可求的哟。汉水的宽呀,不可赤身泅过哟。江水的长呀,不可筏子渡过哟。
多翘翘的杂树林,我就割取它的黄荆。这个女子出嫁,我就喂好迎她的大马。汉水的宽呀,不可赤身泅过哟。江水的长呀,不可筏子渡过哟。
多翘翘的杂树林,我就割取它的长蒿子。这个女子出嫁。我就喂好迎她的小驹子。汉水的宽呀,不可赤身泅过哟。江水的长呀,不可筏子渡过哟。
(陈子展 译)
【赏析1】
此诗是一个樵夫所唱。他热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得不到她。这支绝妙的诗歌正是他在汉水之滨砍柴的时候,浩渺的水势触动了情怀而唱出的。他明明知道所爱的人不可得到,却依然不能忘记她。不仅如此,还要幻想得到她的时候如何如何。真是痴情一片,情深似海啊!
首章八句,四句曰“不可”。二、三章重复首章后四句,又各有两个“不可”。短短的一首小诗,竟浸于一片连接不断的“不可”声中,歌者的那种无可奈何之情沛然流注。
首章连用了四个比喻。第一个比喻:“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息”字当依《韩诗》作“思”,是语尾助词。郑笺曰:“木以高其枝叶之故,故人不得就而止息也。”可是,泛泛地讲成乔木之下不可止息,总觉得于理不畅。乔木之下怎么就不能止息呢?即使是枝叶上耸的如白杨之类,也不至于没有荫凉。我想,下面的“游女”既然是专指汉水女神,那么“南有乔木”的“乔木”也应该是专指南方某一乔木而言,或许是神话传说中一株美丽的大树。心里向往着它,却不能到达它的下面;那不过是虚无缥缈不可企及的一个理想而已。乔木的比喻说出所爱之人在自己心目中乃是高不可攀追求不到的。第二个比喻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游女”,三家注均以为指汉水女神,已成定论。或即郑交甫所遇汉皋二女,《文选》郭景纯(璞)《江赋》:“感交甫之丧珮”注引《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珮。'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游”字,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其义“当为浮行水上,如《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诗经新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说对汉水女神徒有爱慕之心,却不可求而得之。“乔木”和“游女”都非人间所有,更非凡人可得,只能徒然想象其高大美丽。这两个比喻,一方面是写不可能之事,另一方面又在自己心目中将所爱的人视为极高的理想。足见其倾慕之深、渴望之切与失望之极。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首章的另外两个比喻。江汉并举,互文见义。“泳”字,据《文选》司马长卿(相如)《封禅文》注,是浮的意思。“方”,是用竹或木编成筏以渡水。江汉既宽且长,既不能浮游而过,也不能乘筏而渡,面对一片汪洋只能长歌浩叹而已。
首章的四个比喻,都是讲不可能之事,但它们又有细微的差别。乔木的不可休,汉女的不可求,是真的做不到。而汉水的不可泳,江水的不可方,并不是真的不可能,只是表现极度失望的心情。不可泳、不可方,着重在说自己和她若有江汉之隔,而无桥梁可通。连泳之、方之的信心和勇气也丧失了。
然而他还是幻想有朝一日能得到她,这就是第二章前四句所说的:“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翘翘”是高出的样子。“错”,杂乱。“楚”就是牡荆。郑笺云:“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我欲刈取之。以喻众女皆贞洁,我又欲取其尤高洁者。”大致不差。“翘翘”二句意思是说:就像砍柴要砍好柴一样,要娶就娶最好的姑娘。余冠英先生译得好:“丛丛杂树一棵高,砍树要砍荆树条。”“之子”,这个人,指自己所爱的姑娘。“于归”就是出嫁,这里的意思当然是指嫁给自己。“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意思是说这个美丽的姑娘如肯嫁给我,我甘心替她喂马,当她的马夫。其中的感情正如朱熹所说是“悦之至”而“敬之深”。但这毕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又重复唱道:“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第三章重复第二章,只换了两个字。“言刈其楚”的“楚”字,换成了“蒌”字。“蒌”是蒌蒿,一种水草名。“言秣其马”的“马”字,换成了“驹”字,“驹”是幼马。借着两个字的更换,把这章诗重唱了一遍,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和《诗经》中其他许多民歌一样也是重章叠句。而这首诗的韵味主要就表现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四句的反复咏唱上。长歌浩叹,回环往复,不能自已。这四句构成妙喻,都是就眼前之景,信手拈来。《诗经·卫风》中有一篇《河广》,诗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江河的宽窄以及是否可渡,人的感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比喻事之难成,则曰:不可泳、不可方。要比喻事之易成,则曰:谁说河宽?只要以一苇就可以渡过了。谁说河宽?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是不是没有客观的可信的标准呢?也不是。只是抒情诗的创作原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细节。这种灵活的处理方法,正是诗歌艺术巧妙的地方,细细体会是颇为有趣的。
【赏析2】
《汉广》是一首爱情诗,产生于周代江汉流域。《韩叙》云:“《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发挥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悦)益至。”是把握住了此诗特质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人以南方乔木起兴,已暗含寓意。乔木是高耸的树,枝叶很高,树荫不可得,故叹不可在下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全诗核心即此二句。汉水岸上有女子出游,那女子美好可爱,却不可追求。反观起兴,乔木之高,其覆荫之不可得,实启示着此一南方女子之高尚出众,不可求得。唱叹声中,流露出一片仰慕之情。有人解汉上游女为汉江神女,并不妥当。中国文化发展到周代,是基本上扬弃神话、宗教色彩的。一部《诗经》,总体是落实到现实人生。没有必要把人间事往神话上扯。还是《郑笺》解得好:“贤女出游于汉水之上。”朱熹《诗集传》说:“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如《大堤》之曲可见也。”朱熹所论,可作《郑笺》之后盾。汉上游女既为人间好女,本可追求。而又不可求,便最是意味深长。若为神女,既不可望,更不可求,意味自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之广、江水之长,是互文见义。汉水多宽哟,想游也游不过,江水多长哟,筏子也渡不过。比兴之境,是无限悠茫,无限阔大。所抒之情,则是无可奈何,而又无限向往。这境界,可谓稀有。全章八句,四次叠唱“不可”,诗情之方向,已不可逆转。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明钟惺《评点诗经》引古谚:“刈薪刈长,娶妇娶良。”阐发甚好。诗人借刈薪以言志,高蓬蓬的灌木,割最高的荆木,众多出色的女子,我只爱最出色的那一位。其情可谓专一,其志向则可谓高矣。《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意思相近。诗人一往情深,当下便超越了不可求得的现实,而进入了痴情的幻想。“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如果这位女子嫁给我,我就喂饱大马来迎她。这是痴话,唯其痴,所以真。下边四句重唱“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则又从幻想落到现实。第三章与第二章结构相同,只是变换了两个字,以“蒌”换了“楚”,用“驹”换了“马”。后半幅呢,真正是一唱三叹了。
《汉广》的境界,是一种稀有的高远境界。知其不可求,而心向往之,并且是无限向往,是此种境界的特质。在《诗经》中,唯《蒹葭》神理相似。但《蒹葭》言“遡洄从之”,又言“遡游从之”,尚有实际的追求。《汉广》则“不可泳思”,“不可方思”,根本是可望而不可求。虽然不可求,诗人的心灵境界却始终呈为无限向往。诗中的具体境界也整幅呈为无限高远,如“南有乔木”,“汉之广矣”,“江之永矣”。在中国爱情诗中,有人我双方两情往复的圆满之境,那往往是有一止境之境。也有情之所钟尽其在我的失望之境,那往往是消极低沉之境。《汉广》境界,则是无限开放、积极向上之境界。人生境界何止爱情一端。向往、追求崇高理想而终不可得,但那向往追求的一段精神,却留得不可磨灭的光彩。这种境界,在人生中也是有的。《汉广》虽小,可以喻大。
(邓小军)
【赏析3】
在《诗经》中,水边就是一个邂逅爱情的神奇地方,比如《关雎》,比如《蒹葭》,再到这首《汉广》,三首诗中的男主人公都是在水边遇到了他们心仪的姑娘,其中有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有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还有不可求思的汉江游女。且不论结果如何,在时光荏苒中,沧海化作桑田,物是人非,那从古流到今的江河之上,依旧洒下了他们的一缕相思。
一直很羡慕古人的生活,他们不用从小就被家里逼着上一整天的繁琐课程,不用一结束学业就削尖了脑袋往各大企业中钻,从此开始朝九晚五赶早班车上班族的生活。他们只需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的时候起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上心仪的姑娘或者小伙,唱唱山歌,抒发一下心中的相思,若是两情相悦,那就是一段佳话,若是单相思,便只能像《汉广》中的樵夫一样,不可求思,不可休思。古诗词中的许多爱情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似乎古人不似现代人这般含蓄,喜欢就是喜欢,喜欢就会大胆地说出来,男子如此,少女也不例外。西晋有名的美男子潘安驾车上街的时候,不仅少女喜欢他,就连老妇人也为他的美貌所着迷,纷纷往他的车上扔果子,等他到家的时候,车里的果子已经满了,因此便有了“掷果盈车”这个成语。
当然,这也要长得美貌的男女才行,君子喜欢窈窕淑女,少女们喜欢的自然也是相貌英俊的男子。潘安上街可以“掷果盈车”,是因为他长得好看,若是长得丑,便会适得其反。《世说新语》中记载:“思貌丑悴,不持仪饰。亦复效(潘)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思”指的就是与潘安同时代的大文学家左思,他的一篇《三都赋》造成了“洛阳纸贵”的现象。左思虽然才华横溢,但是相貌奇丑,他听说了潘安的事之后,也想艳遇一番。于是,他没有做任何打扮,故作潇洒地走在洛阳的街上。结果一群妇女围着他吐口水,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这个故事很像男版的“东施效颦”,不过不难看出,古人表达感情的方式要简单得多,明了得多。
《汉广》中的男主人公不是什么绝世美男子,也不是什么大文学家,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樵夫。某一天出门砍柴的时候,他在江边偶然遇到了汉江中的游女,从而害上了相思,唱出了这首情意缠绕的诗歌。这好比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所云:“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折桂令·春情》以思念心上人的少女的口吻写的,所流露出的感情单纯而美好。以前的她从来都不知道“相思”为何物,一旦知道了,就害上了相思。相思中的男女都是一样的,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汉广》中的这位樵夫害的不仅是相思,而且是单相思。至于“单”的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游女另有所爱,也许她已经嫁给他人,又或许,她仅仅是不喜欢樵夫而已。都说爱是没有理由的,那么不爱也可以是没有理由的吧。
对方再好,但终究不是三千弱水中属于你的那一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若我只钟情巫山的云雨,那么其他再美的云彩,于我而言也只是过眼云烟罢了。
南山的乔木又高又大,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上有位游女,想去追求她却不可能。诗的开头以乔木起兴,比喻的却是对游女的单恋。高大的树下不能休息,因为它不属于我;汉江的游女不可追求,因为她也不属于我。汉江滔滔,又宽又广,乘筏渡过不可能,所以我只能在远处仰望着你,独自承受心中的这份思念。
有时候,爱不一定是拥有,不一定是长相厮守。能看着自己爱的人一生平安幸福,又何尝不是一种欣慰。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这段描写的正是樵夫的内心独白,心爱的姑娘要出嫁了,他没有嫉妒或者怨恨,而是幻想成为姑娘的仆人,喂饱她的马,好好送她嫁人。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让所爱的人幸福,倾慕之情如此深切,打动人心的同时又令人心酸不已。
汉江滔滔,江面宽广却不能渡过,说的是汉江的宽度,却也是人心的距离。
关于“游女”的身份,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最普遍的,也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她是一位已经名花有主的女子。也有说,她的身份相对于樵夫而言比较高贵,所以樵夫在没追求她的情况就已经认为她是“不可求思”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游女”其实就是汉水女神,认同这种说法的人也颇多。汉水女神的说法,给这首诗增添了梦幻的色彩,虽唯美,但似乎不太符合《诗经》一贯的写实风格。因而《汉广》流传至今,仍然被定位为一首樵夫单恋游女的写实版爱情诗。
得不到回应的思念,茫然无边际,在现实中,也许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因心中那份执念而默默坚守的,少之又少。樵夫的思念,虽则怅然,依旧美丽。
我爱你,只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即使单恋又何妨。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诗经·周南·汉广》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