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注释】

(1)扬:悠扬,水缓流的样子。

(2)束:量词,一捆。薪:柴。

(3)彼:他,他们。其:语气助词,无义。之:这。子:人。

(4)怀:思念。

(5)曷:何。

(6)楚:荆,一种小灌木。

(7)甫: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国君姓姜。

(8)蒲:蒲柳,即水杨。

(9)许: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县,国君姓姜。

【译文】

悠悠河水向东流,一捆柴草漂不走。想起那个意中人不能同把申地守。日思夜想无时休,啥时回家能自由?

悠悠河水流向东,一捆黄荆漂不动。想起那个意中人,我守甫地不相逢。日思夜想情难控!啥时我能回家中?

悠悠河水流不已,一捆蒲草漂不起。想起那个意中人,不能同我守许地。日思夜想愁无比!啥时我能回故里?

【翻译】

河里水呀慢悠悠,一捆柴禾漂不走。他们这些老爷们,不到申国来戍守。真想家啊真想家!哪年哪月能回家?

河里水呀慢腾腾,不能漂走一捆荆。他们这些老爷们,不到甫国来当兵。真想家啊真想家!哪年哪月能回家?

河里水呀慢慢流,不能漂走一捆柳。他们这些老爷们,不到许国来戍守。真想家啊真想家!哪年哪月能回家?

《诗经·王风·扬之水》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赏析1】

这首诗作于之初,作者是长期在外戍守的兵士。

周平王东迁以后,平王母家申国经常受到强楚的侵扰,于是平王征发畿内人民去为申国守边。戍守士卒长期远离家乡,不得与家人团聚,内心充满怨恨,发而为诗。(见《毛诗序》)

面对悠扬缓慢的流水,士兵们唱出了积压在心中的怨恨。那河水缓缓悠悠地流,连一束柴禾、荆条、蒲柳都漂不走,水势何等衰微啊!反复感叹水势的衰微兴中带比,象喻国势衰微。“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周天子既不能号令天下,也不能以武力控制诸侯,只在几百里的王畿内维持着周王朝的局面,还有什么能耐去帮助申、甫、许戍守呢?“扬之水,不流束薪(束楚、束蒲)”,正是喻示国力衰弱的东周实际上是无力帮助别国的。三、四句直言指斥制度的不平。“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戍甫、戍许)!”他们这些人,把老百姓派到异乡异土来戍守,他们自己却在家里过着安乐日子,这是多么的不平!两句中,“彼”“我”对举,情绪十分对立,一句“彼其之子”(他们这些人),怨愤之情非常激烈。然而,抨击也好,怨恨也好,又有什么用呢?戍边士卒照样过着凄苦的生活。能给他们温暖的是自己所远离的那个家。他们满腔怨愤而又无可奈何,只有思念家室。他们大声地喊出:真想家啊真想家啊!他们急切地盼望归期。然而,何时是归期呢?哪年哪月才能回去呢?有一个明确的归期,倒也能使人在思念的痛苦中得到一点安慰。可是从结尾的“曷月予还归哉”的疑问句中看不到归期。难道要白首而归?难道要白骨抛他乡?

这首诗采用兴和赋的手法,感情激荡,层次分明,痛苦与怨恨之情贯注全诗。三章叠咏的章法结构强化了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杨兴发)

【赏析2】

《王风·扬之水》,《诗序》说是“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往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他的意思是说,诗中所提到的申、甫、许是三个都属姜姓的诸侯国。申,就是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甫,就是吕,即今河南省南阳市以西。许,就是现在河南省许昌市。申国是周平王母亲的娘家。按周朝的制度,如某诸侯国有难,其他诸侯国应当发起联合军队援救。然而周王室东迁后,王权衰微,诸侯已经不听从周王的指挥,所以当周平王母家有难时,只得派出王室军队前去援救。因此《诗序》才说《扬之水》是“刺平王也”。但《王风·扬之水》一诗的本来意思并非如此。所以朱熹《诗集传》说:“平王以申国临近楚国,多次被其侵伐,故遣畿内之民戍之,而戍者怨思,作此诗也。”《扬之水》一诗的主人公是前去救援的士兵之一。他长久防守在外,抛妻别子,心有不满,思念家人,便抒发他归心似箭、渴望回家乡的怨情。所以,《王风·扬之水》是一首反映征人怀念故乡、思念妻室的诗。

《扬之水》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采用联章(各章的内容与诗句大致相同,只有少数或个别句子的更换)与半重(各章有半数左右的诗句重复)结构,仅有“束薪”、“束楚”、“束蒲”以及“戍申”、“戍甫”、“戍许”三处有过变换词语。“薪”、“楚”、“蒲”一般都被解释为柴薪(楚是荆,蒲是蒲柳)。但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兴喻之义?据魏源《诗古微》在谈到《周南·汉广》的“错薪”、“刈楚”时说,《三百篇》说娶妻的人,都用“‘析薪’取兴。在古时候的人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秮》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后来闻一多先生便把“薪”、“楚”、“蒲”直接说成是妻室。原来,《诗经》中凡与婚姻有关的,常常提到“薪”、“楚”一类东西,这是古代的民俗。魏源、闻一多的说法是对的,所以,《扬之水》里的“薪”、“楚”、“蒲”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指妻室了。

因之,《扬之水》一诗的比兴手法自有其说法。该诗除了用“薪”、“楚”、“蒲”暗示妻室外,还用“扬之水”起兴特具一格。诗中提到的“扬之水”成了戍卒的知己、密友,成为他可以一吐情怀诉说衷肠的挚友一般。试想:一位离开王畿、远别家人的士兵来到驻守地已经很久很久了;一天,他手持兵杖,神色严峻,漫步来到水边,望着“扬之水”——缓缓流淌的河水出神地想:那缓缓流淌的河水就像自己一腔不能平静的心潮,面对流水,他止不住自己的思绪飞扬,百感交集,慨叹万千。缓缓流淌的河水啊,你不分昼夜,不知流过了多少时光,恰恰就像我离开家乡守卫边疆已经熬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一样,缓缓流淌的河水啊,你淙淙奔向远方,你流向的那头不就是我的故乡?恰恰就是我妻子亲人生活的地方啊。

妻子的容颜在戍卒心头浮现,流不走,抹不掉;现在只能把自己苦苦的思念、深深的祝福通过流水带到她的身旁。他面对缓缓流淌的河水,止不住发问:“她为什么不能同我一起来到这边疆之地?”他对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呼喊哀求:“怀念啊,怀念啊,什么时候,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的家乡!”就这样,“扬之水”变成了戍卒内心世界、精神活动的一个反照。

那缓缓流淌的河水,永不止息,就像戍卒守卫边疆的漫长岁月。缓缓流淌的河水,流向远方,成了戍卒寄思念之情传爱意的使者。缓缓流淌的河水,长流不尽,象征着守卫兵士思念亲人的绵绵情思。缓缓流淌的河水,永远没有止尽,象征着士卒倾诉不尽的痛苦,缓缓流水,呜咽之声,又象征着士卒长久驻守边疆不能回家的一声声怨愤。这缓缓流淌的河水啊,成了士卒痛苦的戍边生活以及他的思念回归故乡和怀念妻子家人的见证者。

“扬之水”成为揭示作品主题思想的有力手段,成为全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构思不可或缺的灵魂:哪一些是比兴,哪一些是诗旨,简直粘连一气、浑然一体,难以分辨了。加上全诗的反复咏叹,感情深沉,因此让它成为《诗经》中反映征防守士兵以及徭役、反映征夫思妇这类作品中较具特色的一首。

文章标题:《诗经·王风·扬之水》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864.html

上一篇:《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下一篇:《诗经·王风·中谷有蓷》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