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脩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注释】
1、栖(xī)栖:忙碌紧张貌。《诗集传》:“犹皇皇不安之貌。”可参。
2、戎车:兵车。饬(chì):整顿。
3、骙(kuí)骙:马匹强壮貌。
4、载:装载,即装在车上。常服:军服,士兵作战时穿。
5、玁狁:北狄。孔:很。炽:盛。
6、是用:犹“是以”。急:紧急,指急行军。
7、王:指周宣王,名靖。于:同“曰”。一说借为“呼”。
8、匡:救助。
9、比:犹配也。物:指马。比物:同色之马配在一起。骊:黑色马。
10、闲:练习。维:犹“以”也。则:法则。
11、维:发语词。
12、服:军服。
13、于:往。
14、脩:同“修”,长也。广:大也。脩广:即高大。
15、有:助词。颙(yóng):《说文》:“大头也。”引申为大貌。
16、奏:成。肤:大。公:通“功”。
17、严:威严貌。翼:恭敬谨慎貌。
18、共:共同。武:指战争。服:事。
19、匪:通“非”。茹:柔弱。一训为“度”,释“匪茹”为不自量力。可参。
20、整居:列队而处(占据)。焦、获:周之地名,在陕西泾阳县西北。
21、镐(hào):通“鄗”,地名,但不是周朝京都镐京。方:地名,朔方。
22、泾阳:地名,在今甘肃平凉县西。
23、织:通“帜”,即旗帜。文、章:花纹。这句说旗帜上织有鸟形花纹。
24、白旆(pèi):帛做的旗。央(yīng)央:鲜明貌。
25、元:大。元戎:大型战车。
26、启行:开道。此言大型战车在前开道。
27、安:平安。
28、如:犹“乃”也。轾(zhì):车向下俯(前低后高)。轩:车向前仰(前高后低)。此写兵车仍俯仰自如,安稳适调。
29、佶(jí):健壮貌。
30、大原:地名,在今甘肃省固原县。
31、文武:能文能武。吉甫:姓尹,字吉甫,周宣王的大臣,这次出征的大将。
32、万邦:泛指各诸侯国。为:犹“之”也。宪:法则,榜样。
33、燕:犹“欢”也。
34、祉(zhǐ):福。指受赏赐之福。镐(hào):古都名。
35、御(yà):进,陪。
36、炰(páo):同“炮”,烹煮。脍(kuài):生食鱼片。
37、侯:发语词。
38、张仲:人名。《郑笺》:“张仲,吉甫之友,其性孝友。”《诗集传》:“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译文】
六月匆匆忙忙,兵车整顿妥当。很强壮的四匹公马,旌旗插在车上。玁狁如此嚣张,我们一定要防备。天王马上出兵,挽救国家存亡。
四匹黑马齐壮,训练应该符合规章。在这一个六月,制成我的军装。我穿上军衣,即日三十里行。天王这就出兵,吉甫辅佐天王。
四匹公马肥壮,大呀大得那样。讨伐那些玁狁,一定要建大功。要认真,要严谨,谨慎面对战争。小心对待战争,国家方能稳定。
玁狁真不自量,到焦获来扩张。犯我镐京北方,一直到了泾阳。飞鸟画在旌旗上,绸旆多么鲜明。有十辆冲锋兵车,冲过敌人的防线。
兵车行驶稳当,前前后后一昂一低。四匹公马齐壮,既齐壮又快当。这就讨玁狁,直到大原那方。能文能武吉甫,他是国家的榜样。
吉甫欢宴在堂:接受多式多样的赏赐。他从镐京回来,走了很长的时间。结交一些朋友,脍鲤烤鳖真香。谁呀都在这儿,孝友张仲在场。
【翻译】
六月出兵好紧张,整理兵车备战忙。四匹公马肥又壮,士兵军服装载上。可恨玁狁太猖狂,我军急行守边防。周王命令我出征,保我邦国保我王。
四匹黑马选得壮,驾马技术练习忙。就在盛夏六月里,军服制成好穿上。新制军服穿上身,日行州里赴边疆。周王命令我出征,帮助天子战强梁。
四匹公马高又壮,大头大脑气昂昂。同心勉力讨玁狁,建立大功安周邦。将帅威武又谨严,共管战事守国防。共同管好国防事,卫我国家安我王。
玁狁不弱非窝囊,驻兵焦获战线长。侵略宁夏和朔方,深入甘肃到泾阳。我军挂徽竖鹰旗,旗端飘带白又亮。大型战车有十乘,冲开敌垒勇难挡。
战车安然奏凯还,俯仰自如无损伤。四匹公马真雄壮,说它雄壮却驯良。同心勉力讨玁狁,深入大原敌胆丧。能文能武尹吉甫,四方诸侯好榜样。
宴请吉甫庆喜事,接受赏赐多吉祥。“我从固原班师还,路上行军日子长。”邀请战友作陪客,蒸鳖脍鲤佳肴香。宴会座中还有谁?孝友张仲有名望。
(程俊英 译)
【赏析1】
这是一首军事题材的史诗。诗中对尹吉甫率兵北伐玁狁有功进行了赞美,同时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宣王中兴”的史实。
周王朝自周厉王开始就渐渐走下坡路,政治上的腐败,导致国势的衰弱,于是四方异族乘虚入侵,不断进行骚扰,其中对周威胁最大的是玁狁。周宣王即位后,力主振兴,一面命南仲驻兵朔方,加强防卫力量;一面派尹吉甫率兵主动出击,大胜而归,从而稳定了周王朝的局面。据《汉书·匈奴传》云:“宣王兴师,命征将伐玁狁,诗人美大其功。”《汉书·韦元成传》亦云:“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玁狁最强……至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玁狁,至于太原。’”可见,这是一首再现真实历史的诗歌。
这次战争发生在六月,故诗以“六月”开头,并以《六月》为题。全诗共六章:前三章主要写战前情景;四、五两章写战争;末章写凯旋之后设宴庆贺,以幕宾作陪献诗作结。
诗中对这次出征的原因、重大意义和影响作了交代:“玁狁孔炽”,不仅“侵镐及方”,且“至于泾阳”,来势汹汹,逼近京邑。为此,“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以定王国”,“以佐天子”。这是发兵前不可缺少的思想基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官兵们懂得这次出征北伐的正义性,士气特别旺盛,理直气壮,先声夺人。从出征至归来,整个部队都显现了较好的素质及战斗力。而直接指挥这次战役的大将则是尹吉甫。
全诗对“我”方采用了实写的方法,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无论写哪个侧面的人或事,都有所侧重或强调的地方。写军队,突出军威军容军纪,仅战马或战车,全诗六章中就有四章提及。战车在当时可以说是重型或先进作战工具,可以显示作战能力之强。从整个军队来看,阵容强大,穿着整齐,纪律严明,长长的队伍,飘扬的旌旗,浩荡向前,气派非凡。两军交锋,战车开道,步兵跟随冲杀,使敌人丧胆。
写主将尹吉甫,更是一篇之主。“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二句,是对尹吉甫这个文武全才的高度概括。他奉命北伐,体现了周宣王对他的信任和厚望。他率领军队冲锋在前,狠狠地打击了玁狁的嚣张气焰,一战而胜,“以奏肤公”。他命部队乘胜追击,至太原而停,所谓“穷寇勿追”,古人认为是御边良法。因为穷追的结果,必然会遇到敌人的拼命反抗,双方伤亡都很大。尹吉甫深知此中道理,不愿意使自己的部队损兵折将,故到太原而止。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他不贪功为己、不穷兵黩武的品德。诗中还展示了他在军事思想上“以逸待劳”的指挥才能。这支军队在往返征途中,日行三十里,从容不迫、安闲自如、井然有序,全靠平时有良好的法度。他“有严有翼”,又威严又恭敬谨慎。他有功受赏,私宴宾客,还把有名望的好友请来作陪客,热情好客,落落大方。这些都说明,一个有武略的将军,还须有文德相辅。像尹吉甫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功臣,的确是诸侯们效法的榜样。
诗中对玁狁一方的描写比较简略,重点突出玁狁的强悍与嚣张气焰,“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直接威胁周朝京邑。这样,周朝派兵“薄伐玁狁”也就师出有名了。玁狁虽然被写得强悍猖狂,而周朝军队却能挫败他们,说明尹吉甫率领的军队更为强大,也更显出主将指挥的才能超群出众。这场战争是正义的一方战胜了非正义的一方。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写军容的威武雄壮时,多次写到战马的高大肥壮。如第一章的“四牡骙骙”,第二章的“比物四骊”,第三章的“四牡脩广”,第五章的“四牡既佶”。与马有关的兵车,诗中有“戎车既饬”“戎车既安”“元戎十乘”等三处。这除了炫耀军队的威武和实力外,大约这次出征与玁狁作战,骑兵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要突破玁狁的优势,没有强大的兵车和骑兵部队是不行的。
(殷光熹)
【赏析2】
《六月》是一篇歌颂宣王中兴,尹吉甫北伐玁狁有功的诗。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是一篇较完整的叙事诗,也是一篇抵御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颂歌。
第一章写玁狁入侵,形势紧迫,宣王命令出征。开首一句“六月栖栖”一下子就创造了一种紧迫惶急的战争气氛。按照古代兵法所言,冬天夏天不宜出兵,今六月破例兴师,足见战争一触即发的紧急。玁狁是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春秋时称为狄,战国、秦汉时称为匈奴。玁狁所居之地在大同塞外,以大原为边。《序》曰:“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入侵之难。”诗的五、六二句“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点出了玁狁入侵的嚣张气焰,它已严重地威胁了周王朝的安全,所以一定提高警戒。战事一触即发,周朝立即做好了出征迎战的准备。二、三、四句“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作者选取了戎车、战马、军服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描写了周朝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威武气势。你看:兵车已整顿妥当,拉车的四匹公马整齐健壮,战士们穿着战袍,旌旗插在车上。一切准备就绪。“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周宣王命令出征,薄伐玁狁,以挽救国家危亡。
第二章写任命吉甫为将帅,训练军马,带兵出战,以辅佐天子。假如说第一章是战争的序曲,那么第二章是战争的第一乐章。尹吉甫被周天子任命为主帅,他文武双全,治军有方,尽管战争一触即发,但仍然从容不迫。第二章前四句“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再次点出了“六月”这个非同寻常的出征时间,又进一步描写了军马的健壮,将士们戎服的整齐。不仅如此,作者用“闲之维则”四字突出周朝军队训练有素,训练将士技术成熟,合乎要求。这就从侧面歌颂了尹吉甫治军严格,领兵有方。诗的第五、六句“我服既成,于三十里”,写了周朝军队每天行军三十里。古代三十里为一舍,尹吉甫在紧急情况下,并未劳师穷追,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尹吉甫镇定自若,体恤士兵的大将风度。
诗的第三章写尹吉甫指挥的军队士气高昂,立志建大功,击退来犯者,誓死为周王效力,保家卫国。这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安危,因此将士们同仇敌忾,斗志昂扬。这一章是从备战出征到大规模战斗的过渡部分,使整个诗篇跌宕多姿。
诗的第四、第五章描写了讨伐侵略者的战斗场面,是诗的高潮部分。
诗的第四章先用了四句“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叙写了玁狁的猖獗,形势的严峻。《诗经稗序》云:“焦获,周之大泽薮,水草所便,虏既屯聚于此,或北蹂恤,南掠丰、镐。”从这段话中足见焦获对于玁狁的重要。年代愈是古远,自然条件使人类的活动就受到越多的限制,特别是那些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更要依赖大自然提供的丰富的水草。玁狁狁不仅占据了焦获,而且直接威胁到周朝的心脏地带丰镐之地。同时还将他们的铁蹄践踏到朔方以至泾阳一带。侵占的面积如此之大,气焰如此之嚣张,这就具体说明了第一章提到的“玁狁孔炽”。在这存亡危急之秋,只有击退敌人的进犯,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接着第四章的第五、六、七、八句及第五章的一、二、三、四、五、六句具体描写了那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首先写了战旗“织文鸟章,白旆央央”,旌旗绣绘着鸟隼的形象,白色的飘带鲜明飘扬,正是胜利的象征和标志。接着写“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作为开路先锋的十辆大型战车首先冲入敌营,锐不可当。
在大型战车的背后,紧紧跟上的是训练有素的战马和车队。“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在这里虽然只用了十六个字,但我们可以看到战马熟练地向前驰骋,戎车忽高忽低地往前奔驰,从戎车驾御的自如,我们更可以想象主帅的指挥若定,将士们的勇敢拼杀,热血男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敌人的进犯被打退了,但穷寇必追,周军将士因利制弊,追亡逐北,敌人一直被追赶到大原。周军胜利了!这胜利首先应归功于能文能武的尹吉甫,诗的作者用“万邦为宪”高度评价了吉甫,说他是所有人效法的榜样,为这位赢得战争胜利的主帅高唱了一曲赞歌。
诗的第六章写吉甫凯旋归来,接受赏赐,宴请宾客。这是诗的尾声。
《六月》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叙事诗。《汉书·韦玄成传》曰:“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玁狁最强。至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玁狁,至于大原。’”讲的就是这首诗。此诗用时间作为顺序,描写了爆发战争的原因、背景、经过,记述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始末,这在《诗经》中是较突出的。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了记叙、描写兼及抒情的写法,如作者多次描绘了旌旗的鲜艳漂亮,战马的强壮肥大,戎车的来势汹汹,也多次抒写了将士们“薄伐玁狁”的坚定决心和“以匡王国”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诗的结构上,作者有着别出心裁的排置。全诗六章,第一章为备战,第二、三章为出征,第四、五章为激战,第六章为凯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非常完整。
《六月》是一首歌颂宣王中兴,尹吉甫北伐玁狁有功的诗,诗中虽然只歌颂了将帅,颂扬了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对周王室的忠诚,但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为正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少数是民间歌谣。从全诗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六月》的作者也许是亲自参加了这场战争的下层将士,要不然就描绘不出这样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也表现不了出战的勇气,保卫国家的崇高无畏的精神。当然,《六月》和表现同样题材的《采薇》、《出车》相比,艺术上是较为逊色的,特别是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采薇》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诗经·小雅·六月》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