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小宛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注释】

1、宛:小而短尾的样子。鸠:斑鸠。

2、翰飞:高飞。

3、先人:作者自称其祖先。

4、二人:即前文之“先人”。

5、齐:正,正直。圣:智慧超绝。

6、温:通“蕴”,蕴藉,指文雅自持。克:克制。

7、壹:聚。富:义为“畐”,自满。

8、仪:威仪,容貌举止。

9、天命:上天的命令、意旨,这里指国运。又:复,再。

10、原:原野。中原:即原中。

11、螟蛉:螟蛾的幼虫。

12、蜾蠃(guǒ luǒ):一种细腰土蜂,又名细腰蜂。体有黄褐、赤褐及黑褐斑纹,常捕螟蛉喂它的幼虫。

13、式:语助词。穀:善。

14、题:通“谛”,视。脊令:鸟名,即鹡鸰。

15、而:通“尔”,你,作者称他的兄弟。

16、交交:来来往往的样子。桑扈:青雀,俗名蜡嘴,可笼养供观赏。

17、填寡: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填,病也。寡,贫也。填寡犹言贫病交加。”

18、岸:通“犴”,也是监狱。

19、穀:善,吉。

《诗经·小雅·小宛》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译文】

小小斑鸠鸟,高飞上云天。我心真忧伤,忆想起我的祖先。一夜睡不着,又把爹娘念。

明智正道的人,喝酒克制又从容。无能昏庸的人,越喝越醉发酒疯。各位要有谨慎的作风,国运一去难追踪。

长在地里的有豆苗,人们采回充菜肴。螟蛾有幼虫,细腰土蜂捉回巢。对你儿子进行教育,美德定要继承好。

看那小桓鸽,一边飞一边鸣。天天我奔波,你每月都出行。每天早起晚归忙个不停,不要辱没父母名。

小小青雀本食肉,却啄黄粟在谷场。叹我穷得叮当响,吃官司又入牢房。抓把小米去占卜,到哪里才能有好运气啊?

为人柔顺又温良,竟像爬在高树上。往下惴惴不安地看,如临山谷深万丈。害怕失手而战战兢兢,就像是如履薄冰。

【翻译】

短尾的那鸣鸠,高飞到了天空。我的心里忧伤,想念昔日先人。醒了达旦不睡,还想他们二人。

凡是正直聪明的人,饮酒能够蕴藉和缓。那些糊涂无知的人,聚饮沉醉日益自满。各自警惕你们的威仪,天命去了就不能再返。

田野里有大豆,庶民去采摘它。螟蛉蛾有幼子,蜾蠃蜂抱了它。教诲好你的儿子,就教好接代的呀!

细看那些鹡鸰!一边飞,一边鸣。我日日的前进,你月月的前行。早而起,晚而睡,莫辱没生你的人!

飞来飞去的蜡嘴桑扈,沿着场圃去啄食小米。可哀我穷困寡财的人,该罚做苦工,该关在牢里?抓一把小米出去问卦,从哪里能够得到吉利?

温温恭谨的人,好像打住在树木!惴惴小心,好像面临于深谷!战战兢兢,好像脚踏着薄冰!

(陈子展 译)

【赏析1】

此诗《毛诗序》说是“大夫刺幽王也”,朱熹《诗集传》说是“大夫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从原诗看,朱熹所说不误,但第二章当是暗刺幽王纵酒败德,政治黑暗,必将导致覆亡。

首章用鸣鸠起兴。作者看见斑鸠在高高的天上来回飞翔,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想到自己却充满忧患,心里无限忧伤,是对比的写法。为何忧伤?诗中没有明说。作者是王室的一员,从下文看,此时王朝正充满危机,若王室倾覆,他自己当然也难逃厄运;而且,从第五章看,作者还常常遭到迫害。正是自身的不幸遭际,使他想到自己的祖先,夜里不能成眠。“二人”即上文的“先人”,指周室祖先中两个特别杰出的人。《毛传》认为指周文王、周武王,言作者追念周朝开国的君主;或说指作者的父母,下文“毋忝尔所生”可证(高亨《诗经今注》),似觉与次章的“天命”不甚协调。第二章紧承“我心忧伤”,写感事伤时,暗写幽王饮酒败德,王室堪忧。写的是醉酒,着眼的却是政治,观下文“天命”可知。虽然没有点明所指,但可以肯定主要是针对幽王,因为只有他才与下文的“天命”和诗中所写的政治情势相合。商纣之亡,即与他作酒池肉林有关。周成王的叔父康叔封于殷的故乡,因为殷民嗜酒,周公特别以成王之命戒之,作了《酒诰》,历数纵酒之危害,并特别提到文王在西土时就常教谕部下勿多饮酒,要康叔牢记。此诗的用意亦在于此,上章的“念昔先人”,亦当包含文王的教谕在内。诗中将正直聪明的人同昏妄无知的人饮酒加以对比,对后者聚众狂饮,滥醉失德,丑态百出,狂妄无礼,进行愤怒的鞭挞。作者警告说,如果一味纵酒失德,败坏威仪,就必然遭到上天的厌弃。《酒诰》云:“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说纣王和群臣沉湎于酒,腥秽闻于上天,故天无爱于殷,使之灭亡,就是因为纣王只贪图逸乐。此诗命意与此相同。以亡国警告,揭露是尖锐的,作者的心情也是沉痛的。

王朝的前途如何,作为它的一员,作者不能不想自身今后的命运。由此引到他同兄弟的自勉上面。第三章写教子。前四句举了两事,庶民采摘田野里的大豆,蜾蠃负养螟蛉之子,是兴,也是比,姚际恒称为“双起兴”,构思极新奇,后一事尤其见出作者观察的细致。蜾蠃常产卵于螟蛾幼虫体上,螫入毒汁,令其麻痹,然后把它背入树洞中,蜾蠃幼虫孵出后,即以这被麻痹的螟蛉为食粮,古人因误以为蜾蠃养螟之子为己子。诗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后来以螟蛉为养子的代称,即源于此。螟蛉蜾蠃均为叠韵,四句的句式又两两对称,富有唱叹之致,深化了诗的思想感情。“教诲尔子”指作者兄弟两人而言。教子以承祖德,以继家业,是把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也有以幽王为戒之意。第四章以脊令起兴,写兄弟二人起早睡晚,辛苦奔波。脊令在《诗经》中用来比喻兄弟,此诗而外,《小雅·常棣》也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的诗句。“所生”指父母。朱熹释“我日”四句说:“言当各务努力,不可暇逸取祸,恐不及相救恤也;夙兴夜寐,各求无辱于父母而已。”(《诗集传》)三国魏徐干在《中论》中特别引录这四句,说“迁善不懈之谓也”,这些说法都是不错的。教子和律己,写出了身处乱世的人忧虑恐惧的心理状态。

第五章应与第二章合看,既是伤时,也是自伤。因为政治腐败,致使国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桑扈鸟本来食肉,现在也相率到场圃上来啄食小米,喻民生困苦。贫病交加的人,无端被投进监狱。遭逢乱世,人人自危,都纷纷求人占卜,以求生路。姚际恒说:“持粟问卜,古人常事。近代以来,然后用银钱也……《管子》曰,握粟而筮者屡中;《史(记)·日者传》曰,卜而有不当,不见夺糈粮,皆可证。《集传》谓言握粟以见其贫窭之甚,此以后世事说古,非也。”所论极确。此章所写既指众人,也包括作者,画出了当时哀鸿遍野,人心惶惶的景象。末章写畏祸心情,也兼作者和众人而言。诗中连用三个比喻,声调急促,文意一层紧通一层,把人们的恐惧心情,写得惊心骇目。“集于木”言好像扒在树上,“如临于谷”言好像站在崖边,下临万丈深谷,都是讲害怕坠落。“如履薄冰”言害怕陷没在冰水中。《郑笺》云,这是写“衰乱之世,贤人君子虽无罪犹恐惧”。读本章,人们朝不保夕的惊恐神态,仿佛就在眼前。

此诗在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兼用赋、比、兴三体,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而以抒情为主,有的章低回不已,有的章悲愤激烈,读来非常感人。二是无论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变化。从内容讲,从追念先人,到暗刺幽王,到兄弟相戒,到忧惧时势,有许多转折。从形式讲,不仅比兴方面双起兴,而且全章都用比喻这样的特别手法。就韵律言,除了通常的一章一韵之外,还有全章都以一字为韵的特别押韵法,更有第五、第六两章一三、二四、五六为韵的神妙变化(第五章一、三句古音扈与寡叶韵,属鱼部)。另外,叠韵、叠字的运用,也很突出。除了上面讲到的“螟蛉”“蜾蠃”外,尤其末章,六句中连用四对叠字,第五句全用叠字组成。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王思宇)

【赏析2】

汉儒以为《小宛》乃是“大夫刺幽王也”(见《诗序》),自此以后,历代解说《诗经》的人,都同一持这种解说。然而,照此解释,各个诗章的上下诗意难以贯通。到了宋代,朱熹力排旧说,他指出:“此诗之词最为明白,而意极恳至。说者必欲为刺王之言,故其说穿凿破碎,无理尤甚。”(《诗集传》)朱熹认为研究《诗经》,不能被旧说所囿,应该破除迷信,从作品本身锲入进去,摸索它的含义,把握作品的题旨。他的文学见解,正是理解《小宛》诗的一把钥匙。

那么,究竟写了些什么?

《小宛》诗多次提到“念先人”、“怀二人”、“尔所生”,时时怀念父母双亲。诗中的“我”,是诗人自己,“尔”、“而”,明显是诗人的弟弟。

全诗六章,每章六句。首章以斑鸠起兴,兴中有比,以小小斑鸠却要高飞上天为喻,形容弟弟人小力量差,却想建立大功业,所以,“我心忧伤”,为弟弟担心,更怀念父母,忧伤过度,整晚都睡不着。诗的开端,为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与以下各诗章,紧相绾合,与结尾的诗意,遥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反复告诫弟弟要辛勤从事、谨慎处世的宗旨。这一章里,“念先人”和“怀二人”,诗意并不重复,正因为有了这二句,突现了忧虑的深重,使诗情摇曳多姿,滋生出艺术的感染力。

理解首章的诗意,二、三、四章的诗意也就迎刃而解。诗的第二章,诗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诫弟弟要“各敬尔仪”。谦恭明智的人,在喝酒和处世的时候,都能有节制;而糊涂无知的人,聚众饮酒,无度放纵,两相比照后,诗人接着说“尔”(指弟弟)要注重自己的仪容和作风,做一个“齐圣”的人。诗的第三章,诗人以采菽和蜾蠃负子设喻,告诫弟弟要“教诲尔子”。姚际恒曾说过“中原二句,螟蛉二句,此双兴法,亦奇”(《诗经通论》)。“中原”二句是说采撷原田中的大豆,这是我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应该去做。“螟蛉”二句是说蜾蠃孵化养育螟蛉的幼虫,这是好事,也应该去做。接连两次运用比兴手法,劝告弟弟要教育好下一代,继承好的品德,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诗的第四章,诗人用桓晵为例,劝勉弟弟要“而月斯征”。桓晵终日飞鸣,是一种勤劳的禽鸟,人们见到它,勤奋的联想便会产生。诗人因此而勉励弟弟“夙兴夜寐”,努力奋进,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不要辜负。三个诗章,三层告诫、劝勉的诗意,不断展示出诗篇的题旨。

第五章诗意一转,写到衰乱的时世。前人解说本诗,到这一章,便以为“与上稍觉不合”,这是他没有着眼于本诗艺术手段多变特征的缘故。如果诗篇一味顺着告诫弟弟的诗意发展下去,就显得很平板,而本诗的作者别转一路,宕开诗笔去描写“率场啄粟”的“桑扈”,“宜岸宜狱”的“填寡”,就十分新人耳目。桑扈本是食肉的小鸟,而今却饥不择食,往来不绝地绕谷场啄食粟粒;又病又孤独的老人,理应闲居乡里安度晚年,而今却要被投入牢狱。诗人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反常现象,凝练地、典型地反映了百姓困苦、时世衰乱的社会面貌。诗人又写到人们握粟问卜,冀求生存,但哪里会有吉祥的征兆呢?“握粟”二句,进一步申足了乱世人们绝望的诗意。这一诗章,是全诗的“诗骨”,它为本诗所透露出来的人们忐忑不安的心绪、畏祸忧伤的心态,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原因。

最后一章,诗人对处在乱世的人反复申述,千万要慎之又慎,免得受灾难,因为人们的处境,如集于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危险。这个诗章,拍合全篇,读诗至此,我们才真正领悟到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忧伤恐惧,对自己的弟弟为何要谆谆教诲,才真正理解了全诗的题旨。朱熹说《小宛》是一首“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我们觉得朱氏对全诗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比《诗序》的“刺幽王”说要顺畅得多,恰切得多。

文章标题:《诗经·小雅·小宛》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2992.html

上一篇:《诗经·小雅·小旻》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下一篇:《诗经·小雅·小弁》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