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桑扈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注释】
1、莺:鸟羽有文采。
2、胥:语助词,无义。下同。
3、祜:福。
4、翰:“干”的假借。
5、辟(bì):君主,指诸侯。
6、不:语助词,无义。下同。戢(jí):克制;一说借为“濈”,和也。难(nuó):通“傩”,守礼节;一说通“”,敬也。
7、那(nuó):多。
8、觩(qiú):犀牛角弯曲的样子。
9、思:语助词,无义。
10、彼:通“匪”,非。交:通“徼”,侥幸。敖:通“傲”。
11、来:乃。求:通“逑”,聚合。
【翻译】
小巧玲珑青雀鸟,彩色羽毛多俊俏。祝贺诸位常欢乐,上天赐福运气好。
小小青雀在飞翔,头颈彩羽闪闪亮。祝贺诸位常欢乐,各国靠你当屏障。
为国屏障为骨干,诸侯把你当典范。克制自己守礼节,受福多得难计算。
牛角酒杯弯又弯,美酒香甜性儿软。不求侥幸不骄傲,万福齐聚遂心愿。
(程俊英 译)
【赏析1】
这是一首写周天子大宴宾客,赞美其贤明的诸侯,并为之颂德祝福的诗。作者采用了周天子直白的口吻来抒写,显得真切自然,使人体会到周天子对其“君子”,即贤明的诸侯之信赖与期望。另外,此诗虽然从周天子主观直白的角度来写,没有对宴会本身作客观描述,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一种庄重、欢庆的盛宴气氛,是以情写景。
全诗分四章,有祝福、有感谢、有赞美、有期望,脉络清晰,含义比较丰富。在表现方法上赋比兴兼用,而每章换韵又自见层次。
第一章写周天子对“君子”的一般性祝福,是宴会“祝酒词”的开头。“交交桑扈,有莺其羽”两句是起兴。“交交”是形容“桑扈”,即青雀鸟小小的样子(一说是形容鸟鸣声,亦通)。这里采用叠字修辞格来描摹青雀的体貌,恰如《诗经》中以“‘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物色》)等等一样,虽仅二字,却有“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同上)之妙。“有莺其羽”则描写了青雀有一身色彩漂亮的羽毛,使其外观更具象化,亦更惹人喜爱。这个“桑扈”的起兴与下文在意思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桑扈俊俏美丽,作者是把它视为吉祥之物的,这就为盛宴增添了喜庆吉祥的氛围,对诗的情调起到渲染作用。此外,它为比较单调的祝福之词映衬上一层绚丽的色彩,又使诗显得生动委婉,避免了诗的呆板、木质之弊。在起兴之后,诗转入正文,即祝福之词:
“君子乐胥,受天之祜。”这两句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他祝愿参加宴会的“君子”心情快乐,受到上天的赐福。这固然是最高统治者与诸侯联络感情之词,但他希望统治集团能保持其地位与既得利益,亦是由衷之言。这个祝福无疑会博得诸侯的感激,使君臣达到感情上的和谐。
第二章开头“交交桑扈,有莺其领”仍是起兴,与第一章开头相近,只是把“羽”字换为“领”字,同时换韵。而“交交桑扈,有莺其羽”与“交交桑扈,有莺其领”这两组起兴又属于章节复叠的手法,它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音乐性。此乃受到《国风》民歌表现手法的影响。正文“君子乐胥,万邦之屏”,这是周天子对“君子”的赞扬与感激之言,亦道出了他之所以要祝福“君子”的原因,即“君子”为他保住各自的王国,使周朝天下平安无事。而把“君子”称为“万邦之屏”又是“比”的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语),这里是一个借喻。“此物”是“君子”,但省去;“彼物”是“屏”,二者相比是赞扬“君子”为捍卫疆土的重要力量。
第三章头两句“之屏之翰,百辟为宪”,又改变了前两章以起兴开端的写法,采用的是“顶真”修辞格,即后一句的“之屏”与上一句的“之屏”,首尾相承,过渡得相当自然。“之翰”亦是比喻。“翰”借为“干”,是筑墙时支撑在两边的木柱,用以比喻“君子”是国家的栋梁、骨干。“之屏之翰”两个比喻连用,是一种博喻手法,借以极力突出“君子”在治国中的重要性,为此才被周天子树为“百辟”的典范,表彰其为巩固周王朝统治的表率。“君子”之所以能成为“万邦”“之屏之翰”,乃在于他们“不戢不难”,即克己守礼。这也是周天子所倡导的为臣的节操,并以“受福不那”来鼓励群臣或者说“引诱”群臣。如果“百辟”都能成为万邦“之屏之翰”,那么周王朝将江山永固了。这是周天子的最高政治理想。
第四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是借周天子之口写宴会上的牛角酒杯与甘醇美酒。“兕觥(sì gōng)”,是形如犀牛角的酒器;“旨酒”即美酒;“柔”,指酒味可口不烈。这两句实际亦是起兴,但与正文意思相连,并渲染出宴会幸福、甜美的情调。其引出的正文“彼交匪敖,万福来求”,是周天子在赞美“君子”的同时,又不忘对群臣提出期望与要求,他希望“百辟”都能克制侥幸心理与骄傲情绪,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保卫国家,那么就会“万福来求”。周天子的“祝酒词”到此戛然而止,他宴请诸侯的目的也达到了。
统治集团中的君与臣是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天子笼络住了诸侯,亦即保住了天下。这首诗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与感情是十分鲜明的,我们从中可以考察到当时统治者企望江山永固的心理,君与臣相互依附的关系,有其认识价值。《毛诗序》认为“《桑扈》,刺幽王也。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其实并不确切。此诗在艺术表现方面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与章节复叠等手法,还是可以借鉴的。
(王英志)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诗经·小雅·桑扈》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