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注释】
1、华:花。菅(jiān):茅的一种,又名芦芒。
2、英英:云白貌。
3、露:覆,荫。
4、不犹:不堪。
5、滮(biāo)池:古水名,在今西安市北。
6、卬(áng):我。煁(chén):行灶,一种可以移动的、用来烘烤的炉灶。
7、懆(cǎo)懆:不安貌。
8、迈迈:《释文》引《韩诗》作“(pèi)”,《说文》:“,恨怒也。”
9、鹙(qiū):秃鹙,一种贪残的水鸟。
10、戢(jí):收敛。
11、有扁:扁扁。
12、疧(qí):病。
【译文】
菅草细细开白花,白茅紧紧捆着它。恨他变心抛弃我,使我一个人守着空房度年华。
天上白云降甘露,地下菅茅受润濡。都怨我命运太不好了,恨他连白云都不如。
寄池水啊向北流,灌得稻田绿油油。边哭边唱心伤痛,他这个冤家却还在我心头。
桑枝本是好柴薪,我烧行灶来暖身。想起那个壮健人,我的心里实在是煎熬。
宫廷里面敲大钟,钟声总要传出宫。想你想得心不安,你却对我怒冲冲。
秃鹙堰边把鱼吞,白鹤挨饿在树林。想起那个壮健人,我的心里实在是煎熬。
堰上鸳鸯雌伴雄,嘴巴插在左翼中。可恨这人没良心,三心二意爱新宠。
扁平垫石地上摆,石头虽贱但还能被他常常踩。恨他变心抛弃我,忧思成病将我害成这样。
【翻译】
菅草开白花啊,白茅捆成束啊;那人不复来临,使得我孤独啊。
一朵朵的白云,荫庇那些菅茅;我的命运不济,那人已不可靠。
滮池水往北流,稻田靠它浸润;长啸放歌当哭,想起那个美人。
砍下桑木做柴,行灶我烧起来;就是那个美人,实在使我伤怀。
宫廷里面敲钟,钟声外传出宫;想您心中忧烦,您却对我汹汹。
秃鹙歇在鱼梁,白鹤却在树林;就是那个美人,实在使我伤心。
鸳鸯双栖鱼梁,嘴插左边翅膀;那人丧了天良,三心二意无常。
扁石摆在地上,卑贱只为垫足;那人不复来临,使我忧思成疾。
【赏析1】
古人尚无科学的文艺观,故汉儒说诗每强经就史,附会本事,其失在于主观绝对。然而,“千秋毛郑功臣在”(王士祯《论诗绝句》),前人说解中,毕竟有大量合理的因素,不容一概抛弃。有时,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都是缺乏根据的。如《白华》一诗,《毛诗序》说是“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周人作此诗。诗用第一人称,故也有人认为是申后自作。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与本事,今古文、汉宋学无争论(详陈子展《诗经直解》)。考之于诗的本文,也没有不合之处。所以今人固无妨作广义的弃妇诗看;但要驳斥旧说,就缺乏根据了。由于此诗八章中仅每章后两句言情,又多重复,所以涉及的具体情事不多。但仍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女主人公倾心于男方。第二,男方对她似有旧恩,但眼前已经变心。第三,变心的原因是有“第三者”插足。这里值得多说几句,诗中四次提到的“之子”(还有一次直呼“子”),与三次提到的“硕人”,今人译注已视为同一个人即男方。但《郑笺》不然,它认为“之子”指幽王即男方,“硕人”指褒姒即“第三者”。这种说法实际是切合诗意(即男子喜新而弃旧),大有意趣的。今人合二而一,虽亦可通解,但诗意则较寡薄。所以我们愿引申旧说,非为抱残守阙也。第四,女主人公已陷入痛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既对“硕人”耿耿于怀,又痛恨“之子无良”。
就凭以上几点,我们已可将此诗看作申后的《长门赋》来读。邹肇敏已经说过:“观于宫、于外、在梁、在林之咏,亦如后世之赋《长门》耳。”(转引自方玉润《诗经原始》)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全篇各章都是先兴比而后赋,而且八章兴语都不相重,与赋语的重复形成对比,在《诗经》中实为仅见。
古之诗人常用束薪来比喻两情的绸缪(参《唐风·绸缪》),而“白茅纯束”(《召南·野有死麕》)还是一种聘礼的包装。所以此诗首章兴语“白华菅兮,白茅束兮”,可以使人联想到诗中人与“之子”当初的结合,又反兴起“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而大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二章的兴语系由上章的菅、茅进一步发挥,说这些草儿还能受到白云的惠爱,反兴起女主人公的失爱、失宠。“天步艰难”似乎说得太严重了,但对于旧式女性,丈夫的变心就和变天一样严重。“日居月诸,胡迭而微”(《邶风·柏舟》),不是就有些天昏地暗么。三章以“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兴起男方恩爱之转移。“念彼硕人”什么呢?大概是“月明歌吹在昭阳”吧。而自己呢,已是“玉颜不及寒鸦色”,只好长歌当哭了。四章以桑薪烘煁为无釜之炊,兴起新人故人的易位、女主人公被弃,措语最奇倔。以致有人疑此二兴句“皆似里巷人之言,不类王后语气”(崔述《丰镐考信录》),而陈子展先生驳道:“此不知古今帝王家之经济生活丰啬苦乐大有悬殊也”(《诗经直解》),补充之:则又不知诗歌创作固有别趣,故白居易《长恨歌》写宫室有孤灯挑尽、夕殿萤飞之语。五章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兴而兼赋,大有昭阳歌吹之意。下即云“念子懆懆,视我迈迈”,即“得宠忧移失宠愁”。女主人公犹恋旧恩,而男方已有新宠,故不谐如此。六章以鹙、鹤对举起兴,同属水鸟,性恶者反而在梁得鱼,性驯者反而在林受饥,兴起下两句“硕人”与“我”的势不两立。七章用当时习语“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又见于《小雅·鸳鸯》),再用鸟类起兴,双栖多情的鸳鸯鸟,反兴起“之子无良,二三其德”。这两节使人想起《长门赋》中的两段话,“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峙于枯杨。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妾人自悲”之感。最后一章以乘石(古人垫脚登车的石头)自喻,自伤卑微,以忧积成病作结。
如以两句为一单位,则全诗各章均由一句起兴,一句言情组成,大类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式,使我们推测诗人当有意采用了当时民歌的格调。这种格调使得诗歌的抒情叙事变得很空灵,很有意味,唱起来“洋洋乎愈歌愈妙”。它的精义不在情语,反在兴比之中,故发人深省,耐人玩味。而这首诗的兴比,除少数采用了当时套句(如“鸳鸯在梁”二句),多属新创,在《诗经》中没有类似兴句。《诗经》多章用兴,每有重复,唯此诗八章无一重复兴语。凡此,都可见此诗作者的才情。诗中虽然有“我”“之子”“硕人”三个角色,但重在写情绪之纠葛,不着眼于事实的纠葛。所以它与《长门赋》和后代宫词有所不同,尤能一网打尽天下因丈夫喜新厌旧、第三者介入而导致的弃妇悲剧,从而使读者可以把它作为一首广义弃妇词来读。
(周啸天)
【赏析2】
这是贵族的弃妇所写的一首怨诗。诗中所写的弃妇,历史上有人认为是周幽王的申后。但是,《诗序》又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周幽王得褒姒之后就罢黜了申后,诗中所写为申后之怨,从诗的内容看,似为申后所作,不像是别人为她而作的。方玉润《诗经原始》直接标为“申后自伤被黜也”,可备一说。但在古代的社会里,痴情女子薄情郎,几乎成了现实生活中的通病,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是,因此,在解说此诗时,也不必过于拘泥,如把它看成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女子失恋诗,那么,该诗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就更为深刻。全诗共有八章。
第一章,以菅茅皆相亲相束开题,兴起夫妇亦应相须为活。野地里的菅草开着白花,用那白茅草把它捆起来,菅草与白茅都是相互为用,彼此相亲相爱。白华之白,象征着纯洁的爱情;白茅之束,象征着缠绵的情意。在召南的《野有死麇》一诗中,有“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的句子,也有这样的意思,在此用以说明恋情之深。作为夫妇亦应亲密无间,相依为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相濡以沫,渡过难关。但是,现在她的丈夫遗弃了她,离她远远的再也不能团聚了,还谈什么柔情蜜意。诗的开篇,是以物喻人来揭示题旨的,使人看到物性与人性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令人心悸的爱情悲剧。
第二章,是以白云覆露菅茅而同蒙庇荫,反兴起“天步艰难”的人生不幸。白云阴阴遮满天,遍盖菅茅无私偏,物理犹能一视同仁,没有一点偏爱,而在古代一个女人的命运还不如物,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既然结为夫妻,就应同舟共济,祸难与共,谁知夫中途悖理抛弃了妻子,这实在是让人心痛。白云能够公平地“露彼菅茅”,皆蒙润泽之恩,而人却偏私无情,随便嫌弃,造成“天步艰难”。朱熹说得好:“言云之泽物,无微不被。今时运艰难,而之子不图,不如白云之露菅茅也。”(《诗集传》)诗的女主人公,把自己所遭的不幸,而归之为天运,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深。有形之生活而迫人去寻觅无形之天运,其在人物必已卷入生活涡流之中心深处,才会发出如此凄怆的悲鸣。
第三章,是以池水灌溉禾稻生长状况,反兴丈夫无恩泽于妻而哀,滮池的水向北慢慢地流,灌溉了万顷稻田,而人与人的感情却不能长久,却做出负心之事,作为受害之人的妻子,怎能不“啸歌伤怀”,尽管是被丈夫抛弃,但是有心的妻子仍是“念彼硕人”,从内心的深处怀念丈夫,可见其心地善良,贤淑之形跃然纸上。《郑笺》云:“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意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此段在写作手法上,仍是以物喻人,更显出人不如物,而人情的世态炎凉,也就完全表现出来。其“啸歌伤怀”之句,尤能激人深沉思索。她的长歌当哭,更加伤心哀怨。美丽的忧伤,含情的惆怅,造成一种浓重的凄婉氛围,从而抒发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痛苦之情。
第四章,是以桑薪烘煁为无釜之炊,兴起妇人失宠被弃的悲苦之愁。桑树柴本是用来烧锅做饭,现在却用以烘煁,是失其所用。而桑树又是女工最贵之木,伐以为薪就更是贵贱颠倒了。同时,在《诗经》中,“翘翘错薪”(《汉广》),“析薪如之何”(《南山》)和“绸缪束薪”(《绸缪》)等句,都是以薪兴起婚嫁之美满,此诗中烧薪,自然是说婚嫁之不幸。已被丈夫抛弃的她,不仅心里万分难过悲伤,而且是受尽了感情上的煎熬。其受煎熬原因,心中是清楚明白的,所以她说:“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硕人是指她的绝情丈夫,亦即她所怨恨的目标。称其为硕人,而不说是微子,说明她的心中还是爱着她的丈夫。另外,崔述说:“樵彼桑薪,印烘于煁等语,皆似里巷人之言,不类王后语气。”(转引自《诗经直解》)由此亦可证明,此诗不必硬是定为申后所作,而是一般的贵族弃妇词。
第五章,是以钟鼓之声皆远闻于外,兴起妇人被弃而众人皆知。宫廷中敲起了钟鼓之声,那浑厚的声音当然会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而丈夫弃妻的家丑,也必然是不断外扬。只要一想起这件丑闻,她就总是感到“念子懆懆,视我迈迈”的场景,这一切的痛苦就像浮现在眼前一样令人难耐。对方的“迈迈”嘴脸,自己的“懆懆”心境,两相对比,无不令人心焦。尽管已经被弃,仍然还要“念子懆懆”,其善良的内心世人可见,而其不该被离弃亦自不殆说。
第六章,是以鹤鹙失所易位,兴起弃妇的无家可归之苦。鹤与鹙都是以鱼类为食物,鹙性贪而恶,能独占鱼梁,而鹤性柔而善,被驱至树林,鹙饱鹤饿,很不公平。由此而兴起丈夫只重新欢,却抛弃了旧妇,实际上是近恶而远善,笔触所指,无不令人发指。后二句“维彼硕人,实劳我心”,与四章结尾相同,但不嫌重复,给人感到富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因为弃妇在极度怨愤之时,重说其苦,必能引起他人的恻隐之心。清人邹肇敏说:“观于宫、于外、在梁、在林之咏,亦如后世之赋《长门》耳。”(转引自《诗经原始》)在《邶风·谷风》一诗中,那位弃妇在丈夫“宴尔新婚,不我屑以”的时候,曾经怒斥道:“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意即“别到我的渔坝来,别把渔篓再乱开”)细味此章,也有着相同的意思,互相参读,应该对学习古文是很有帮助的。
第七章,是以鸳鸯相爱而适得其所,反兴丈夫不良而“二三其德”。鸳鸯是一种体小于鸭的水鸟,总是雌雄偶居不离,人们总是用以比喻夫妇关系,所以小雅中的《鸳鸯》一诗说:“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意即鸳鸯双飞不分开,用网用罗捕回来)本章以鸳鸯兴起,的确是意味深长。“鸳鸯在梁”,是说鸳鸯雄雌相伴,在河梁上嬉戏;“戢其左翼”,是说其得到了适合的休息场所。然后联系到人,反而还不如这鸟,“二三其德”。鸳鸯能偶居而得其所止,从不三心二意,而人却爱情不专一,连鸟都不如。正如朱熹所说:“二三其德,则鸳鸯之不如也。”(《诗集传》)《卫风》的《氓》中亦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句子,可见古代社会上“二三其德”的现象,是颇为习见的。
第八章,是以扁石为人践踏而愈卑下,兴起妇人被黜之后而愈悲苦。本章是说:“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者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诗集传》)扁石是古代登车时的垫脚石,就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马台石。诗以习见的扁石为喻,说明丈夫已经离弃了她,使其身处卑微地位,因而促使心病暴发,充分揭露了负心男子的寡情无义,并表明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今人余冠英先生说:“人踏在卑石上也不能高。诗中女主人公似疑丈夫别有所爱,以扁石喻自己的情敌。比之为扁石,意思是说那也不是什么高枝儿,为什么丈夫要向那里去呢?”(《诗经选译》)这样的说法,似乎也颇有道理。本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博喻多譬。诗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说明问题。
这样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例如,诗中八章凡八比。一比菅茅相束为用,喻夫妇应相须为生;二比白云同蒙庇荫,喻夫恩不宜有偏;三比池水普灌良田,喻夫无恩泽于妻;四比供应无釜之炊,喻失宠被弃之苦;五比钟鼓声闻于外,喻废妻众人皆知;六比鹤鹙失所易位,喻弃妇无家可归;七比鸳鸯相爱,喻夫妇反目为仇;八比尊卑异蹈,喻弃妇被黜尤苦。总之,用了这么多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去说明同一个问题,这就更加丰富了诗的内容,使全诗极富表现力。此外,本诗善于创造意境,着意渲染风景画,使人感到意趣盎然。“英英白云,露彼菅茅”,“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皆各自成象,宛然是两幅色彩鲜丽的风景图画。“有鹙在梁,有鹤在林”,“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亦是融象为境,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魅力。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诗经·小雅·白华》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