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注释】

1、幡幡:犹言“翩翩”,摇曳不定的样子。

2、亨:“烹”字的古体。

3、言:而。

4、炮(páo)、燔(fán):以泥包裹而烧叫炮;直接放在火上烧烤叫燔。

5、献:主人捧酒敬宾。古人宴宾,称献、酢(客用酒向主人回敬)、酬(主人再劝宾客饮酒,古称导饮),合称为“一献之礼”。

6、炙(zhì):用物串肉在火上烧烤。

《诗经·小雅·瓠叶》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翻译】

幡幡摇曳瓠瓜叶,采摘它啊烹煮它。君子燕饮有美酒,且斟美酒品尝它。

野兔肉,是佳肴,涂泥烧,用火烤。君子备酒好又多,且斟美酒敬宾客。

野兔肉,是美味,又烧烤,又炙灼。君子燕饮有美酒,斟酒回敬主人喝。

野兔肉,是佳肴,用火烤,涂泥烧。君子备有好酒浆,斟酒再劝宾客尝。

(袁梅 译)

【赏析1】

作为一首朋友燕饮之诗,它与《小雅·鹿鸣》《大雅·行苇》所表现的燕饮场面、宴会气氛有所不同。作为天子诸侯宴享宾客的《鹿鸣》和贵族卿大夫宴享宾客的《行苇》,除了写席上饮酒和桌上佳肴的陈设外,总要描绘助兴的丝竹钟鼓之美丽动听(《鹿鸣》),或席间极热烈、够刺激的射箭竞技比赛(《行苇》),其宴会的热闹气氛、欢悦情景,甚至主要靠它们来渲染烘托。而《瓠叶》一诗所表现的燕饮场面,没有喧嚣,没有沉醉狂热,场面有礼有节,气氛和谐谦让。

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此诗的主人应该是一个穷困之士或没落为庶人的自由民。他矜持于君子燕饮“献、酢、酬”之礼,主来宾往,井然有序;但他的菜肴是简淡的,旋采旋烹的葫芦嫩叶,共同烧烤分食的野兔子,似乎有点倾其所有、捉襟见肘的不安。但这菜肴的简淡,全为主人劝酒的热忱所弥补;而其倾其所有、内外忙碌的举动,更显出主人待客之真诚、可敬。所以,此诗的燕饮绝无铺张奢华、挥霍无度之感,却似朋友把盏小酌,自得其乐。

全诗四章,首章说蔬菜与酒,二、三、四章并说兔肉与酒。酒贯穿全诗,是燕饮之主线,朋友之礼让谦和、陶然相乐,从“一献之礼”充分展示出来。素荤分说,增强了燕饮简朴闲雅的气氛,突出了主人的好客之忱、待客之诚。

第一章首二句,写瓠叶翻飞飘舞、摇曳不定的姿态,给人一片活脱脱生机之感,突出一个“鲜”字。当即采下,马上烹煮,使蔬菜的鲜嫩给宾主造成跃跃欲试的印象。故第四句以一“尝”字把酒与菜一并挽住,揭开了简朴而友好的燕饮序幕。尽管葫芦叶味道不美(《国风》有《匏有苦叶》之篇),但主宾之间却不以为憾,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它。

自第二章开始,即描述主客饮酒的礼尚往来以及兴趣盎然的烧烤野兔肉,而“献”“酢”“酬”三次劝酒活动,清晰地记载着燕饮的进程。野兔子待客本来已算不得丰厚,诗中却再三说“有兔斯首”,尽管我们不会产生主客只吃了一只兔头的误解,但作者为何不直说全兔而特举兔首为言呢?兔头是骨多肉少的部分,令人自然联想到主人的贫瘠困窘,菜是匆匆忙忙从野外采来煮熟的,肉是捕获来的野兔,他平素常靠“野味”为生,这燕饮也充满一种简朴的野味。用泥包裹或直接投入火中烧烤,烧熟后带着烟尘,用黑乎乎的双手慢撕细嚼,与井然有序的劝酒礼节相比,似乎有点滑稽,但宾主进行得随便而认真,有礼而欢快。这三章中“一献之礼”的进行和烧烤野兔肉的反复迭现,使君子礼让的风度和朋友甘之如饴的友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燕饮表现得别致、淡雅。

陈子展说:“诗之音节重沓,具有歌谣形式,似出自庶人歌手。”(《诗经直解》)了解了此诗燕饮主人的生活境况,其受民歌濡染并以民歌形式来表达朋友燕饮之情景气氛,当不足为怪。在音节重沓的歌谣形式之中,诗人巧妙地以饮酒进程作为叙述时序,条理清晰;同时又安排准备和食用菜肴活动与之齐头并进,使君子爱礼之风和朋友随便简淡的“野味”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燕饮活动表现出其特有的风味和气氛。

(杨胜宽)

文章标题:《诗经·小雅·瓠叶》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027.html

上一篇:《诗经·小雅·緜蛮》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下一篇:《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