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1)黍:小米。稌(tú):稻。(2)亦:语首助词。廪:粮仓。(3)秭(zǐ):十亿,周代以十万为亿。(4)醴:甜酒。(5)烝:进献。畀(bì):给予。祖妣:男女先祖。(6)洽:合于。百礼:以酒配合牲、玉、币、帛之类的祭品。(7)孔:很,甚。皆:嘉,美好。
【译文】
丰年小米多、大米多,一座座高大的粮仓,万呀、亿呀、亿亿数也数不完。
做清酒、攸甜酒,用来献给祖先。有各式各样的礼品,神呀降的福泽真普遍。
【翻译】
丰年多收黍与稻。
粮仓储粮高又高,万斛亿斛来计算。
酿为美酒和香醪,献给先妣和先考,配合百礼祭诸神,普降恩泽甚嘉好。
【赏析1】
春夏祈谷,秋冬报祭,这是周人重要的祭典活动。本诗就是一首周代秋冬祭祀的乐歌。
秋冬之际,周人古老神圣的神庙中又响起了庄严肃穆的钟鼓声,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秋冬报祭仪式开始了。穿戴得非神非人、似神似人的巫祝口中念念有词,在他的引导下,周天子率领诸侯百官相继进入神庙,行过大礼之后,天子在诸神牌位前荐上一束刚收割的稻黍,献上新谷酿成的美酒,以报答祖宗的恩德。之后,祭神的队列又来到郊外报祭天地百神,报答神明殖百谷、兴丰年之功,并祈求诸神再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庙堂上的钟鼓声方歇,郊外笙瑟琴簧之音又起,随着音乐节奏,一群群手持稻黍、身穿丽服的少男少女们跳起了祭神舞蹈,他们边跳边唱:“丰年多收黍与稻,粮仓储粮高又高,万斛亿斛来计算,酿为美酒与香醪……”
翻开我们民族古老而神圣的经典,在《周礼·月令》上有这样的记载:孟秋之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仲秋之月,“天子乃难,以达秋气,以犬尝麻,先荐寝庙”;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孟冬之月,“大饮烝。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大抵从周代灭殷以后,农业生产逐渐成为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方式。这一时期,原始初民那种对自然神的崇拜已进入人化神的崇拜,农业生产一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宗教活动必然要为农业举行祭礼。这大概具有一种世界性的普遍意义,在人类发展的相同过程中,世界各地的原始宗教围绕农业生产,都有十分隆重盛大的祭典活动,古希腊的迎神引起了悲剧的出现,而喜剧在古希腊的起源也来自于当时的社祭活动,它们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周人的农业祭典十分频繁,一年中竟有十个月要祭祀,这种祭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从耕种到收成前的祈年,祈求神明保佑当年得到好收成;二是丰收后对神的报答,这些神包括天宗、祖先以及人化了的植物神(如后稷就被视为谷类神)等。这首诗反映的祭祀活动,正是秋冬之际周人对诸神的报答。请听,那些青年人正唱着:“酿为美酒与香醪,献给先妣和先考,配合百礼祭诸神,普降恩泽甚嘉好。”
这歌声久久回荡在我们的耳边,庄严隆重,欢乐欣喜,这就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歌曲——人和自然抗争时得到的欢乐的心声,虽然这歌声是古朴的,但它却反映了我们民族发展的历程。
(田耕宇)
【赏析2】
《丰年》是秋收以后在宗庙祭祀时所唱的乐曲。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农业早在西周就已比较发达。《诗经》中讲到农事的诗篇有不少,较重要的有《风》诗中的《七月》;《雅》诗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颂》诗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十首。
这一类农事诗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并且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的周王,每年春初,祭祀天地,祈祷丰年,这叫做“春祈”;秋收以后,周王又亲率领百官祭祀祖宗和天地百神,答谢神佑,这叫做“秋报”。
《郑笺》说:“报者,为尝(秋祭)也,烝(冬祭)也。”《诗序》说:“《丰年》,秋冬报也。”可见,《丰年》诗是在秋天获得大丰收以后祭祖先及神明而唱的颂歌。
《丰年》一章七句。第一、二、三句为第一层,描绘了丰年黍多稻多的丰收景象。四、五、六句为第二层,写酿了酒用百礼祭奠祖先。第三层为第七句,写希望祖先神灵普降福气。
《丰年》是赋体,不分章,诗本身没有韵,语言简练,用词上也非常节省。它没有《载芟》那样的生机勃勃,也没有《良耜》那样的喜气洋洋,但仔细品味,依旧是庄重和典雅的佳作,具有古拙的特色。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诗经·周颂·丰年》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