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
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注释】
(1)之:指代天。(2)显:明。思:语尾助词。(3)命:天命。(4)士:通“事”。(5)监:监视。兹:此。(6)聪:明白。止:语尾助词。(7)就:久。将:长。(8)缉熙:积渐广大。(9)佛(bì):通“弼”,辅助。仔肩:责任。(10)显:显示,阐明。
【译文】
警惕呀,警惕呀!老天他是非常高明的。保命真的也不易呀!莫说老天高高在上。
万事万物由他在升降,每天望着众生。我这幼稚的小子,听着更是要警惕。
日久天长,学问积累得多来发光芒。我来担当重大的责任吧,你们要告诉我正确的道德品行。
【翻译】
敬天啊,敬天!
天道彰彰不可欺,天命从来不变易。
莫说苍天高在上,世间万事它升降,时时刻刻在观望。
我刚即位小年纪,不懂敬天大道理。
日子久,月儿长,积累学问心亮堂。
众臣辅我担大任,美德向我多宣扬。
【赏析1】
这是成王敬天自戒并告群臣的诗,与前篇《访落》是一时之作。孔颖达认为:“《访落》,与群臣共谋;《敬之》,则群臣进戒。文相应和,事在一时。”(《毛诗正义》)林义光则认为:“诗言‘维予小子’,又言‘示我显德行’,则是嗣王告群臣,非群臣戒嗣王也。”(《诗经通解》)林义光的分析是对的,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正是成王。
全诗十二句,可分为两段,上下各六句。
前六句写成王敬天。周人为了巩固君权,他们给君权统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创造了一个在冥冥之中主宰世界的自然神“天”(或称“上帝”),以代替殷人对鬼神的崇拜。《尚书·周书·多士》上说:“昊天大降丧于殷。”认为殷商的灭亡和周朝的代兴都是出于天意。周朝的各位君王也都自称是受命于天的“天子”。正如《昊天有成命》诗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天命昭昭自上苍,受命为君文武王,成王不敢图安康。)成王即位之初,自然首当敬天。此诗前六句讲了敬天的两层道理:一是天命从来不变易,天命即天道。言下之意是周王朝受命于天,只要奉行天道,必将得到天的庇护;而且人对天只能被动地顺适,而不能改变天意。第二,天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唯一主宰。陈启源解释“陟降厥士”一句说,“天之事也,二气之运行,万物之化育,皆天升降其事也”(《毛诗稽古编》)。而且天明察秋毫、洞悉幽微,世上人人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天的监视,正如后世俗语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鉴于上述两个原因,所以不能不敬天。“敬天”思想是西周王朝的正统思想,但以“无曰高高在上”一语,可以看出它也有其对立面。后来子产便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而《小雅·十月之交》的“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小雅·雨无正》的“浩浩昊天,不骏其德”,竟公然对至高无上的“昊天”提出了怀疑和指责。当然,“敬天”的思想由于得到孔丘和董仲舒的继承而更加发扬宏大,成王的“敬天”便是孔丘要恢复的“周礼”之一。
下六句写成王自箴。“维予小子”确切的翻译应该作“我是一位小天子”。他的父亲武王巡视时唱道:“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出发巡视大小邦,上天视我如儿郎。《周颂·时迈》);祭祀时唱道:“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周围诸侯助祭,中央天子端庄。《周颂·雍》)。武王是大天子,成王自然是小天子了。“不聪敬止”是成王的自谦之词,意思是因为年幼无知,还不完全懂得敬天、遵循天道行事的道理。“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两句,表明自己愿意学习,通过日积月累而走上替天行道的光明之路。末两句“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是成王对大臣的期冀。所谓“德行”,是文王、武王秉于天而施于人的品行、德政。而成王的大臣中不少是前王的辅弼,受到前王德行的沾溉。于是成王要求他们,把前王的德行细细讲给自己听,帮助自己承担起上天赋予的家国重任。相传也是作于成王之时的《维天之命》诗句“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文王纯正的德行,嘉惠于我,我们一定要继承。),正可作为“示我显德行”一语的注脚。
本诗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敬天”观念的源头之一,而显示出它的深厚意蕴和历史价值。
(詹杭伦)
【赏析2】
《敬之》与《访落》作于同时,诗旨近似,但又似中有异。《访落》侧重咨询群臣,敬祖皇考;《敬之》侧重自我规诫,敬天勉己。诗一章,十二句,前后直贯一气呵成。但古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群臣进谏”说。这以《诗序》为代表。《诗序》云:“群臣进谏成王也。”后儒多因循之。(二)“双方问答”说。它以《郑笺》为代表。《郑笺》云:“王既承其谏,答之以谦曰:‘维予小子。’”以一诗断作两方问答之词。姚际恒亦说:“此群臣答《访落》之意而成王又答之也。”(三)调和折中说。即协调上述二说之异。朱熹是这方面的代表。《诗集传》以为此诗的前半“成王受群臣之谏而述其言”,后半乃“自为答之之言”。从诗的内容上来分析,《诗序》认为是群臣所为。所以吴谏生驳之曰:“《闵予》以下四诗,皆作成王语气,此《序》以为‘群臣进谏嗣王’,乃臆说也。彼但见篇首‘敬之敬之’,遂以为群臣谏词,独不思‘维予小子’,非群臣所得言乎?”对于《郑笺》双方问答之说,吴诫生亦驳之曰:“《郑笺》乃曰群臣进谏,故王承之以谦,以一诗断作两方问答之词,全《诗》中并无此例,皆由曲徇《序》说之误也。”(《诗义会通》)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剖析了《诗序》、《诗集传》及姚氏各说之后说:“此诗乃一呼一应,如自问自答之意;并非两人语也。”明确肯定此诗为完整的统一体。这是我们理解、鉴赏此诗的基础。
从诗意和结构上考察,《敬之》可划分两大部分。从开篇到“日监在兹”为第一部分,主要是敬天的同时自箴;自“维予小子”至结末为第二部分,主要是在规诫自勉。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内在的联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敬天,是为了树立权威,既自箴,亦箴人;自戒,是为了作出榜样,既自勉,亦励人。它从另一角度、另一侧面补充塑造了一位严于责己、勤奋好学的幼主形象。“敬之敬之”,诗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复叠句式、急促的节奏,给自己敲起警钟,提醒自己要敬天以约束自己。因为天道甚明,不可轻视。它居高临下,时刻监视着人间,凡是奖惩赏罚升黜,它都明察秋毫,所以不可掉以轻心,严格要求自己,检查督促自己,使自己的所作所为既不悖列祖列宗,又合乎天命天意。为天树立权威,也为自己树立权威。
与谦虚谨慎相辅而行的是勤奋好学,这是成王内在美德的另一表现。一再表示“维予小子”,这表明他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年幼无知,而要担当治国重任,就必须具备踏踏实实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奋发有力的进取精神。“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认识到要开启智慧的大门,就应掌握丰富的广博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要靠日积月累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意志。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是坚信自己力量的表现。
诗工发端,起手突兀。不同凡响,引人注目的开头,是古代诗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沈德潜说:“起手贵突兀。”(《说诗悬语》)谢榛也有类似的说法:“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四溟诗话》)说的都是开头要引人注目,使人产生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的冲动。此诗开篇即以“敬之敬之”,大似劈空而来,突兀而起,“意甚警切”,融进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人惊讶、警觉、醒悟,颇具吸引人的力量。在语言的锤炼上,诗人用了很多心思,不仅有些诗句如“高高在上”,迄今已为成语,而且“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还成为后来学子们的座右铭。诗在句法上以四言为主,但又根据内容需要间有六言和七言的,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参差而有变化。此诗与一般无韵的颂诗不同,既讲究用韵,还采用转韵,赋于其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诗经·周颂·敬之》原文翻译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