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阳夜泊》
施敬
独棹三巴夜,秋高片月孤。滩声将客梦,万里下东吴。
【作者】
施敬,生卒年不详,字孟庄,钱塘人,谪居滇。
【赏析】
巴阳,地址不详,从诗句内容推测,大概是在四川境内巴山蜀水某一地区。这是一首旅夜怀乡的抒情小诗。
首句“独棹三巴夜”,落实地点时间。“独棹”,说明是独自离乡在外,旅宿在巴江停泊的夜船上。“三巴”,原指巴郡、巴西、巴东,此处是泛指川、渝境内。次句“秋高片月孤”,点明季节,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月明之夜。两句写到“独棹”和“片月孤”,已明确交代了夜泊环境的气氛和旅人寂寞的心情。因为是“独棹”,所以感到“片月孤”,“片月孤”三字是对客观景物的直觉反映,也是旅人独在异乡孤独心情的折射。人在船中是形单影只,因而感到月在天上也是那么孤单一片了。当此人间天上两无聊赖的时候,他听到了巴江的滩声在响。是滩声启发了他,使他想起前人怀乡的诗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岑参《见渭水思秦川》)泪可以寄,难道他乡的归梦不可以寄吗?于是“滩声将客梦,万里下东吴”,成了他此时最好的希望与慰藉。“将”,携带。他心想,不如美美地睡上一觉,把归梦寄江水带走,远下万里东吴(长江下游地区),去和家人团聚。就这样,他一心把归梦寄给江流,随它远远飘去,相信万里家乡可到,“夜深儿女笑灯前”的乐趣很快可以实现,再也不会感到独在异乡和片月一样孤独了。“滩声将客梦”,异想天开,而旅夜乡愁的深重,也就“含不尽之情见于言外”。
全诗妙在最后两句。乡心化梦,梦寄流水,造境极美。虽事理之所必无,亦人情之所应有。古人句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可与此诗异曲同工,然于此不难见出其间的渊源脉络关系,和作者推陈出新的高明手段。
(郑临川)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巴阳夜泊》原文赏析-施敬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105.html
上一篇:夜笛词-古诗译文赏析(施肩吾)
下一篇:《上留田行》原文赏析-施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