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北宋·苏轼
【赏析】
我时常感叹,为何古代痴情女子会如此之多。古人大多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但还是有不少女子因痴情而伤身,甚至忧郁而死,譬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题都城南庄》中那位“人面桃花”的姑娘,唐传奇《霍小玉》中的霍小玉,聊斋故事《连城》中的史连城。为爱情而轻生,寻短见者,譬如《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足见,爱情在她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无论古今,女子对爱情的珍视远远比她们所表现的要多得多。哪怕是一个在他人眼中“不是什么好人”的女子,一旦触及爱情,她们的心就会瞬间变得柔软,比如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塑造的李莫愁,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但无论她有多想绝情弃爱,她终究忘不掉那个令她痴狂的男子。金庸把李莫愁的死安排得实在巧妙之极:绝情谷的情花丛中,烈烈火海,肆虐张狂,李莫愁流着泪,念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声渐消,人渐消……绝情弃爱,哪里是这么容易做到的?情之一字,着实太过可怕,若无法得到真情,极有可能反被伤得体无完肤。
就是这样一个痴情却为情所伤的女子,赫然出现在了苏轼的生命中,苏轼这首《卜算子》亦是为她所写。据说,这位姑娘名叫温超超,她的大概事迹,在《古今词话》中有描述:“惠州温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闻东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听公吟咏,觉则亟去。东坡知之,乃曰:‘吾将呼王郎与子为姻。’及东坡渡海归,超超已卒,葬于沙际。公因作《卜算子》词。”
苏轼才名远播,俘获了不少闺阁女子的芳心,而这位温超超姑娘算得上是苏轼的超级粉丝了,她爱屋及乌,因为喜爱苏轼的词,转而对苏轼的人也产生了深刻的感情,到了适婚年龄却不肯嫁于他人,大有“非苏轼不嫁”的意思。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惠州时,已经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了,温超超却是正值妙龄的二八佳人。她不嫌苏轼老,也不嫌苏轼是个获罪之人,一听偶像兼梦中情人来到惠州,乐得睡不着觉,喜滋滋地对别人说:“这才是我要找的如意郎君。”没准,温姑娘心里还偷偷感谢皇帝老儿把苏轼给她“贬”到这里来呢。
定居惠州的那段日子里,苏轼每天晚上都会在房中吟诗。每每此时,总会有一位妙龄女子在他窗前徘徊,他开窗想去寻找女子,女子却逾墙而走。当时的情形,苏轼在词中交代得很清楚:“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说明夜已经很深了,几乎听不到其他的人声,只有一弯月亮静静地挂在梧桐树顶。孰料除了他之外,还有人没睡。这位“幽人”独自徘徊在他的窗外,飘渺不似凡尘中人,每当他想去追寻,看到的却是一抹“孤鸿影”。之所以用“幽人”,既体现了月夜的寂静,也衬托了女子的超凡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不得不佩服,这位温小姐对感情还真是执着,每天三更半夜忍着睡意,不惧黑暗,跑到别人窗户底下去听人吟诗,为了不让对方发现还练就了一身翻墙的好本领,绝对堪称史上最痴情的粉丝。苏轼正是被温超超的痴情所打动,决定要为她找个好夫婿。有人说,既然温超超那么喜欢苏轼,苏轼也被她感动,为什么不索性顺了她的意,将她娶了?其实苏轼也是一番苦心,当时他已是花甲之年,又为“乌台诗案”所累,在那种情况下,他怎么忍心娶温超超这位妙龄女子,他是不想蹉跎了她的大好年华呀!
为了报答温超超的知音之情,苏轼欲将一位王姓公子介绍给她。能被苏轼看中,想必这位王公子也不是泛泛之辈。只可惜过了没多久,苏轼又被贬到了琼州,为温超超做媒之事也就被耽搁了下来。等到苏轼再次回到惠州,见到的却是沙洲之畔的一座孤坟。
自从苏轼离开,温超超茶饭不思,没有一天展开过蹙起的眉头。日复一日,她终因相思而成疾,病倒在榻上,没过多久就香消玉殒了。临死前,温超超让母亲将她的坟面向南边,她要等着苏轼归来。她至死都没能放下对苏轼的这段情,就算只剩下一缕孤魂,她也要亲眼等苏轼回来,才肯走上奈何桥去彼岸投生。
除了“痴情”,我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温超超。她和苏轼的爱情虚无飘渺,如无根之浮萍,凄美难耐,令人闻之而唏嘘落泪。确切地说,她对苏轼的感情还称不上爱情,顶多算是单相思吧,毕竟苏轼对她的态度不明,按照我的理解,苏轼对她只能说是感动、感激、愧疚外加遗憾,若说其中有爱的成分,未免有点牵强。温超超是他的知音,她仿佛注定就是因他而生,又因他而死的。
《卜算子》是苏轼为悼念温超超而写,因温超超的最终归处是沙洲,故词中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么一句。她不肯嫁他人为妻,一心只想着苏轼,不料事与愿违,芳魂独葬沙洲,不知她泉下有知,是否会后悔。
人说痴情女子者,一见君子终身误。温超超算得上还没见苏轼,仅仅见了他的词,就把终身给误了。情深至此,又有几人能与之相比呢?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