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2],以至于剑拔十寻者[3],生而有之也[4]。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6],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7],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8]。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9]?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10];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11]。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12]?”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13],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14],足相蹑于其门[15]。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16]。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17],与可以书遗余曰[18]:“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19],近在彭城[20],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21]。”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22],扫取寒梢万尺长[23]。”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24],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25],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26]。”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27],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29],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30],斤斧何曾赦箨龙[31]。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3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33],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34]。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35],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36]。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37],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38],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39]。

【注释】

[1]文与可: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墨竹。他是苏轼的从表兄和朋友。筼筜谷:在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其地多竹。文同曾任洋州知州,常去观赏。偃竹:风中仰斜的竹子。

[2]蜩腹蛇蚹:形容竹笋开始脱壳拔节。蜩,即,其后腹上有一条条横纹。蛇蚹,是蛇腹下代足爬行的横鳞。

[3]剑拔:指竹子生长迅速,挺拔有力。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4]生而有之:谓竹子的节、叶等形态是从初生时就具备的,以后的生长是量的问题,质的方面一生出就决定了。

[5]岂复有竹:难道还有竹吗?意谓一叶一叶、一节一节的累加并不就是竹,必须领会其自初生以来就具备的整体特性,即下文所谓“成竹”。

[6]振笔句:谓挥笔落纸,一气呵成。遂,成。

[7]兔起鹘落:像兔子惊跑、鹰隼疾落一样迅速。鹘,鸷鸟,一种凶禽。

[8]内外三句:大意是心里虽有认识于内,手上却不能表达于外,这是学习不足、练习不熟的表现。

[9]故凡五句:凡内心有一定理解,而实际操作不熟的人,往往平时自以为很清楚,而临到做时忽然又不会了,这不仅只是画竹为然。

[10]庖丁:《庄子·养生主》载,为梁惠王解牛的庖丁,自称掌刀十九年,杀过数千头牛,而刀刃却仍如新磨时一般。其诀窍在于掌握了牛的骨骼构造,从空隙处下刃,所以游刃有余,不会损害刀刃。梁惠王听后,觉得此理对养生之道颇有启发。

[11]轮扁:《庄子·天道》载,做轮子的工匠轮扁对齐桓公说,砍削轮子的时候,下手太慢会使轮子松滑不坚固,太快就使轮子滞涩,要不快不慢才正好;但这不快不慢的速度只有自己内心清楚,无法表达出来,所以这技艺连做父亲的也无法口授给儿子;由此看来,古人心知肚明的“道”也是无法写在书上传下来的,借书本而传的只能是些糟粕而已。齐桓公听后,赞同这看法。与之:赞同他。

[12]今夫三句:意谓现在文同把这样的道理寄托在画竹中,就如庖丁之于解牛,轮扁之于斫轮那样,也是懂得“道”的表现。

[13]不自贵重:不以自己的作品为珍贵之物。

[14]缣素:白色细绢,可作画布。请:请求作画。

[15]足相蹑:脚互相踩着,形容登门求画的人之多。

[16]口实:话柄。

[17]为徐州:担任徐州的知州。

[18]遗:送信。

[19]墨竹:用墨画的竹子,以墨色的浓淡来表现立体感,当时认为是文同的首创。派:江河的支流,此谓传人。

[20]彭城:徐州。指苏轼。

[21]袜材:做袜子的材料,此指别人上门求画带来的白绢。萃:聚集。子:你。

[22]鹅溪:在今四川盐亭西北,出产有名的“鹅溪绢”,宋人常用于绘画。

[23]扫取寒梢:画竹。

[24]匹:量词,古时一匹等于四十尺,二百五十匹正合一万尺。

[25]实之:谓苏轼偏偏坐实有万尺之竹。

[26]许长:那么长。

[27]辩:善辩。

[28]然二百二句:真有了二百五十匹绢,我就用来买田归居养老了。

[29]尝:曾经。洋州三十咏:歌咏洋州的三十首诗,即苏轼所作《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

[30]汉川:汉水,洋州在汉水上游。修竹:修长的竹子。

[31]赦:赦免,放过。箨龙:指笋。箨,笋壳。

[32]料得二句:说任洋州知州的文同清贫而贪吃,料想筼筜谷中的笋都被他吃了。太守,指担任洋州知州的文同。渭滨千亩,渭水边上的千亩竹子。渭水流经陕西,此指洋州筼筜谷。在胸中,双关语,一指吃了笋,一指其“成竹在胸”。

[33]发函:打开信封。

[34]没:殁,逝世。

[35]曝:晒。

[36]废卷:放下画卷。

[37]曹孟德:曹操,字孟德。桥公:桥玄,曹操旧友。车过腹痛:曹操祭奠桥玄的祭文中说:“(当年与桥玄)从容约誓,言殂谢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

[38]畴昔:从前。

[39]于予:对我。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赏析】

如文中自述,写作时间为元丰二年(1079)七月,正当“乌台诗案”发生的前夕。朝廷上紧锣密鼓地策划迫害苏轼的时候,这位文艺巨匠正在形成并表述出中国古代最有艺术美学价值的思想之一:成竹在胸说。确实,枝枝叶叶的累加并不等于完整的具有生态的“成竹”,艺术家对竹的表现也不应以枝节描绘为重点,而应首先领会其整体的神韵,当然还要熟练掌握技法以达到心手相应。这个理论涉及表现对象、表现主体及表现技法诸方面,值得我们深入阐发。不过,文中也明言,这一思想来自文同,故苏轼以此为文章的开篇,来表达他对这位杰出艺术家的追思。

然后,文章风格一变,由深刻的理论思辨转入情真意切的缅怀,追叙了文同的纯直个性,以及作者与文同之间的来往戏谑之语,时出诙谐,令读者亦不觉随着他们一起“失笑”。但最后的“哭失声”却与“失笑”形成强烈反差,正显出作者的悲痛之深。本年二月,苏轼尚在徐州时,闻文同之讣,曾作祭文云:“呜呼哀哉,与可能复饮此酒也夫?能复赋诗以自乐,鼓琴以自侑也夫?”(《祭文与可文》)表达的意思与此相近。真正的艺术家只能是自饮自乐、心灵寂寞之人,但一遇知音,则终身以同怀视之,其友谊自也超越常人的所谓交情。以昔日的“笑”来铺垫今日的“哭”,痛何如之!

文章标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261.html

上一篇:《日喻》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下一篇:《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选一)原文注释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