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林总长老[1]
溪声便是广长舌[2],山色岂非清净身[3]。
夜来八万四千偈[4],他日如何举似人[5]。
【注释】
[1]东林:东林寺,庐山名寺,北宋元丰三年起改为禅宗寺院。总长老:法名常总,临济宗黄龙派的高僧,东林寺改禅寺后第一代住持。
[2]广长舌:又宽又长,伸出来能够覆盖鼻子的舌头。这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3]清净身:即佛教所谓“法身”。
[4]八万四千:佛经中常用来形容无数之多。
[5]举似人:向人述说。
【赏析】
元丰七年(1084)苏轼离开黄州,江行至江西,曾两次游庐山,一般认为此偈是第二次游山时所作。按禅门的记载,是东坡夜宿东林寺,与常总禅师论“无情话”后,有所省悟,于次日黎明献上此偈。大概自唐代起,七言偈语便多有合乎诗律的,至宋代禅门的偈,则与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所谓“无情话”,是唐代禅僧南阳慧忠国师(禅门的灯录把他认作六祖慧能的法嗣)的著名命题,曰“无情说法”。“无情”为一切无生命之物,墙壁瓦砾之类,它们也像佛一样演说着根本大法,问题在于你能否听见。从理论上讲,这是对于最高的普遍性的领会,既然是最高的普遍性,那当然就无所不在,所谓“目击道存”,一切卑琐的存在原来都是大道展露的头角,看你去不去抓住。“无情说法”只是一种生动的表述而已。不过,道理虽容易明白,但能否真实体会,真实感受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能否遍身心地以此为满足,“直下承当”,再不作其他营求,那又是另一番功夫。所以,要真的能听见“无情说法”,那就与佛无异了。黄龙派的创始人黄龙慧南将这个意思加以发挥,说:“秋雨淋漓,连宵彻曙,点点无私,不落别处。”那连夜的秋雨一直在无私地演说着大法,可是大多数人只当它是秋雨,听也不听,所以慧南又要让这秋雨施展毒手,说:“滴穿汝眼睛,浸烂汝鼻孔。”旨在开悟世人,未免老婆心切。他的弟子东林常总也承续此说,又加开阔,谓“乾坤大地,常演圆音;日月星辰,每谈实相”,天地自然都被囊括,至于秋雨,也不去滴人眼睛,浸人鼻孔,而是“终归大海作波涛”。常总的境界实在是很阔大。
在黄州的《前赤壁赋》中,苏轼谈过他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天地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常总的说法正相应和。所以高僧稍加点拨,东坡居士便很快领悟了“无情话”的真谛,他听到了溪水的说法之声,看到了山色的清净法身,一夜之间,无数表达着真理的自然的偈语向他涌来,他已经与自然的大道完全融化了。不过,最后一句似乎表明,他本人已经没有问题,剩下来的事是要将这领悟去利益他人,所谓“自利利他”,正是大乘境界。东坡居士再次走入尘世。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赠东林总长老》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277.html
上一篇:《满庭芳》原文注释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