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止酒[1]

序:丁丑岁[2],予谪海南,子由亦贬雷州。五月十一日相遇于藤[3],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别渡海。余时病痔呻吟[4],子由亦终夕不寐。因诵渊明诗,劝余止酒。乃和原韵,因以赠别,庶几真止矣[5]。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6]。与子各意行[7],同落百蛮里[8]。萧然两别驾[9],各携一稚子[10]。子室有孟光[11],我室惟法喜[12]。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茫茫海南北[13],粗亦足生理[14]。劝我师渊明[15],力薄且为己[16]。微疴坐杯酌[17],止酒则瘳矣[18]。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19]。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20]。

【注释】

[1]和陶止酒:和陶渊明的《止酒》诗。止酒,戒酒。

[2]丁丑岁:绍圣四年(1097)。

[3]藤:藤州,今广西藤县。

[4]痔:痔疮。

[5]庶几:也许可以。

[6]时来二句:这两句貌似平淡而含义艰深,大意是,时运来的时候,我跟着事物本身的发展一起前进,没有路的时候,我就停下来;无论前进还是停留,都不是我主观上硬要如此,只是顺其自然,随运而已。

[7]子:你,指苏辙。意行: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来处世。

[8]百蛮里:指南方蛮族聚居之地。

[9]萧然:空荡荡的样子。两别驾:指自己和苏辙,分别被贬为琼州别驾和化州别驾。

[10]稚子:幼子。苏轼、苏辙再贬时,各带着最小的儿子苏过和苏远赴贬所。

[11]孟光:汉代梁鸿的妻子,对丈夫举案齐眉,为自古贤妻的典范。这里是指苏辙的妻子史氏。

[12]法喜:闻佛法而生欢喜之心。佛家以法喜为妻,慈悲为子。此时苏轼夫人、侍妾俱殁,意谓只与佛法为伴。

[13]海南北:儋州和雷州分别在琼州海峡的南北侧,隔海相望。

[14]生理:生活。

[15]师:学习。

[16]力薄句:就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意思。

[17]微疴:小病,指所患痔疮。坐:因为。杯酌:谓喝酒。

[18]瘳:病愈。

[19]望道二句:对于养生之道,就如渡河那样,虽然还没有渡过,但已找到水边了。津涘,水边。

[20]杜康:周代人,传说他善于酿酒,故后世将他作为制酒的创始人来祭祀。苏轼谓他的家里从此不再祭祀杜康,就是戒酒的意思。

《和陶止酒》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赏析】

据东坡自云,他在扬州知州任上时,开始作和陶诗,至惠州后,打算把陶渊明集中的诗都和一遍。不过,还没来得及等他遍和陶诗,就碰上了绍圣四年朝廷再贬“元祐党人”,于是这和陶的活动就被他从惠州带到了儋州,而且一路上也没停下,这里选的一首就是在雷州和苏辙相伴一月后告别时所作。由于这实际上是兄弟二人最后一次执手告别,所以语淡而情深的《和陶止酒》有了非常特别的意义。

陶诗朴实无华,苏轼认为其“外枯而中膏”,貌似枯淡,而内涵甚为丰富深厚,故和陶之诗也模仿这种风格。一向善于驾驭典故、熔铸伟词、发挥想象、纵横开合的苏轼,如今虚心静气作起朴实之语,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其实,这平淡也并不是随意,而是经过艰苦锤炼的结果。比如开篇的两句,“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十个字看上去全是平淡无奇,却包含了复杂的意思:首先是“时来而逝,路穷而止”,就是有时机的时候就发展,没路了便停下;其次是“与物”,随着事物本身的变化而发展,随着路的穷尽而停下;再次是“非我”,并非我主观上强求发展或强要停下,从反面强调了“与物”的意思。苏轼巧妙地利用了对偶句“互文相足”之法,将复杂的哲理和人生体验浓缩于看来并不深奥、实际上非常精要的十字之中。细细品味,真可谓“外枯而中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语言的奇迹。作者仿佛玩魔方一般,把这十个极普通的字拼在一起,就将如此复杂的含义巧妙地呈现出来,若非精思入神,加以语言技巧的娴熟,决不能有这样出神入化的诗句。

文章标题:《和陶止酒》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296.html

上一篇:《纵笔》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下一篇:《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原文注释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