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

参横斗转欲三更[2],苦雨终风也解晴[3]。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4]。

空余鲁叟乘桴意[5],粗识轩辕奏乐声[6]。

九死南荒吾不恨[7],兹游奇绝冠平生[8]。

【注释】

[1]六月:元符三年(1100)六月。渡海:谓渡过琼州海峡赴大陆。

[2]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皆星宿名;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3]苦雨:久雨不停。终风:终日刮的风。

[4]云散二句:说月色明朗,遮蔽的浮云散去以后,展现出青天碧海原本就是澄清透明的。点缀,此指遮蔽。

[5]鲁叟:孔子。乘桴:见前《千岁·次韵少游》词注。

[6]轩辕:黄帝。奏乐声:《庄子·天运》谓,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哲理。这里以轩辕奏乐声形容海涛,也隐指道家哲理。

[7]九死:用屈原《离骚》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南荒:极远的南方。恨:悔恨。

[8]兹游:这次海南之游,实指贬谪经历。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赏析】

诗题中记下准确的时日,大抵表示这时日对于作者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本书所选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等,就是东坡有意要留下准确时间以为纪念的,至于《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和《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之类,则更具有标志生命某一阶段开始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首诗里的“(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对于东坡来说也显然是又一次新生的标志。所以,前四句以同样的句式排比对偶而下,一气呵成,似是以活泼欢快的节奏唱出生命澄澈的欢歌。一次一次悲喜交迭的遭逢,仿佛是对灵魂的洗礼,终于呈现一尘不染的本来面目。甚至儒学圣人乘桴浮海的那份道德守持也被超越,苏轼在大海上听到的是民族文化始祖轩辕黄帝的奏乐之声。来自太古幽深之处的这种乐声,是浑沌未分、天人合一的音响,是包括人在内的自然本身的完满和谐,它使东坡老人又一次从道德境界迈向天地境界。因此,回顾这海南一游,乃是生命中最壮丽的奇遇,虽九死而不恨。这是政治上的自我平反,也是人格上的壁立千仞,而更是以生命之歌融入天地自然之乐章,成为遍彻时空的交响。

文章标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304.html

上一篇:《澄迈驿通潮阁二首》(选一)原文注释赏析-苏轼

下一篇:《书合浦舟行》原文注释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