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游祖塔院

苏轼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历州郡多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病中游祖塔院》原文赏析-苏轼

【赏析】

这首诗是熙宁六年(1073)作,这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祖塔院在杭州南山,唐开成元年(836)称法云寺。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因南泉、临济、赵州、雪峰等高僧常到此,故又称祖塔院,即今虎跑寺。

开头写到祖塔院去的村路景物和作者的服饰。在村路上看到紫李黄瓜的色彩和闻到的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显得凉快。乌纱帽,东晋时是官帽,唐时逐渐流行民间,不再成为官帽了。《冷斋夜话》称:“哲宗问右珰(宦者)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朝章是上朝穿的官服,道衣是民间有道者穿的便服,较为凉快。接下来写到了祖塔院,那是在野地里的寺庙,故称“野寺”。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欹枕,就入梦乡了。当时是天,所以开着轩窗迎风,称“风轩”;因为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这一联写在寺中的情景。

作者在杭州做通判,与知州共理政事,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息。所以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因为有病,所以有闲到庙里来休息,也很不坏。既然有病,求什么药方来治病呢?安心就是药,不用再求药方了。《景德传灯录》卷三记僧神光(慧可)向达摩求法,“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佛家认为求安心即在自己,自己认为心安了就是,不用外求。作者更认为只要自己能安心就能治病,不用再求药方了,结尾联系虎跑泉,说和尚借给匏瓢,供自己自由自在地喝泉水。道人即指僧人。

这首诗的构思,先写到寺前的路上景物,联系自己的装束。次写到寺后的情景,结合自己病中情事,再跟祖塔院的祖师即二祖慧可联系,从二祖的问安心方想到自己的病。一结把院僧同自己联系,归结到虎跑寺的泉水。这样结构容易成为一种样式,可以摹仿。纪昀批:“此种已居然剑南(陆游)派。然剑南别有安身立命之地,细看全集自知。杨芝田(大鹤,有陆游诗选本)专选此种,世人以易于摹仿而盛传之,而剑南之真遂隐。”这里指出,苏轼这首诗“易于摹仿”,说明他的写法,按照游祖塔院的经过来写,可以供后人取法。钱锺书《宋诗选注》说,陆游除爱国诗外,还有“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纪昀讲“此种已居然剑南派”,就指这一方面的诗,苏轼这首诗正是例证。它的艺术特色,就是闲适细腻,像“因病得闲”,“欹枕客梦”,“松阴转”,“安心是药”等都是。纪昀批指出“剑南别有安身立命之地”,钱锺书又指出:“什么是诗家的生路、‘诗外’的‘工夫’呢?”“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世界接触,不用说,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就苏轼这首诗说,虽然容易给后人摹仿,但它从生活中来,也是创造。后人摹仿这样的写法,这是后人的事,就苏轼说还是创造。

(周振甫)

文章标题:《病中游祖塔院》原文赏析-苏轼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329.html

上一篇:《於潜僧绿筠轩》原文赏析-苏轼

下一篇:《竹阁》原文赏析-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