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元丰五首(其五)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子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赏析】
王安石于元丰二年(1079)写了一组诗,歌颂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景象。这是第五首。
这首诗的章法结构值得注意。在前面,诗人已经把丰收景象写了不少:“水满陂塘谷满篝,漫移蔬果亦多收。”“露积山禾百种收,渔梁亦自富虾。”……现在是写到最后了。这是收笔,是一组中的“终篇”。要怎样下笔才能表达出这个意思呢?不妨仔细寻味一番。
一开头,它写的就是傍晚的景色。“豚栅鸡埘晻霭间”,是说民家的猪圈和鸡窠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暮林摇落献南山”,是说大路上的树林,都纷纷落叶,剩下光秃的枝条,于是,南山(钟山的南面)就显露在行人的眼前。“献”原是奉献的意思,在这里应解作“呈现”、“显露”。这两句先写暮色,再写时令已是深秋。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这是“景中藏人”的写法。在景色之中隐约有人物的活动。人物又是谁呢?就是诗人自己。
为了观察丰收的景象,诗人已经在附近农村走了好半天了。大致的情况都看完了,此时又回过头来,只见村舍人家都掩映在蒙蒙的暮色之中,连猪圈鸡窠都不甚分明了。这是写诗人兴致已尽,正在返家途中;同时,又透出他对此景象依依不舍的心情。
诗人继续走着,只见路旁树叶黄落,积了一地。猛一抬头,啊!早些时还藏在密林中的钟山,如今却忽地豁露在眼前。哦!诗人高兴之余,不禁浮想联翩:“你这钟山呀,看到一派丰收景象,也该是非常高兴吧!我和你是同样的心情哩!”
这两句就是如此这般写出了诗人满心满意的喜悦。
第三句“丰年处处人家好”,是总括一句。因为前面几首已将丰收景象描画过了,至此就用大笔总括,是收束的应有之笔。
最后一句,“随意飘然得往还”,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自己是“随意”的。因为自己并无官职在身,不是以官员的身份来视察,无非是随便走走。第二,也是“飘然”的。因为不是在官之身,少了那套仪仗呀、随从差役呀、乡官父老迎送呀,等等,完全是个闲人,所以就能“飘然”。第三,用“往还”二字,结束整个组诗。刚才写的是“往”的所见,如今写的是“还”的心境。歌颂元丰丰收的主题,至此圆满结束。
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此行,余味悠扬,兴致不尽。这就是本诗的章法。
(刘逸生)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歌元丰五首》(其五)原文赏析-王安石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526.html
下一篇:《元丰行示德逢》原文赏析-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