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离别使月光变得珍贵。月如砒霜,洒在离人心上,开出悲观主义的花朵。月是夜的名胜,悲观主义的花朵是心的名胜。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里,诗歌不但有着“代圣人立言”这样颇为光辉的传统,还有一个“代女子立言”的颇为奇异的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的女子一般也不会是良家妇女,所以,对于自己的生活与心声,女子自己是缺乏话语权的,这便只能由男性诗人来代劳。而另一方面,男性诗人自然渴望和心仪的女子作精神上的沟通,如果那女子缺乏足够的文学修养,男性诗人便只能依靠想象和揣摩来模拟女子说话,其实不过是在自说自话罢了。
这个传统,自宋代以来越发明显,而在唐代便已经有了端倪了。王建就是一个酷爱女性题材的诗人,尤其是写过大量的宫词,描绘宫中女子的生活,被誉为宫词之祖。细想一下,读者难免会感到一些疑惑:宫闱秘辛,王建这种外人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唐人笔记里记载过一则趣事:王建和一位叫作王守澄的显贵人物互认本家,一次在酒席宴上,王建出言不慎,惹恼了王守澄,王守澄便带着威胁的语气说:“兄弟你写了那么多的宫词,都是深宫之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王建以诗作答,绵里藏针地说:“不是姓同亲说向,九重争得外人知。”王守澄听出了王建的言外之意,生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才作罢。
但是,王建的这首常常被人当作男女情歌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却和女人无关。
这首诗的题目,有的版本也写作《十五夜望月》,从诗意推断,这里的“十五夜”应当是指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正是望月相思的时刻,但添上“寄杜郎中”这几个字,却明显是写给男人的。我们常常以今度古发生这种误读,以为凡是“相思”都发生在男女情人之间,而在古代的语境里,“相思”却没有那么多的男女之情的意味,思念一个同性的朋友也完全可以望月而“相思”。著名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此缠绵悱恻的词句却不是写给某位多情的女子,而是寄给弟弟苏辙的。
王建在中秋之夜望月而相思,这相思是寄给一位男性友人的,尽管杜郎中到底是谁,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知道了这个背景,也并不会妨碍我们今天把这首诗当作情歌的典范,毕竟当一篇作品脱离了他的作者之后便获得了独立的身份和崭新的生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样的句子必定属于一颗伤感的心,伤感的心往往来自多舛的命运。王建有一首诗叫作《自伤》,追怀一生,不免自怨自艾、自嘲自叹:
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
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
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
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
诗中的句子,看上去全是违反逻辑的,全是不合常理的。明明“满眼公卿”,却“总不亲”;明明“四授官资”,却仍然不过七品;明明有不止一次的婚娶,却依然孤单一身;明明“独自在家”,却“常似客”。这样的生涯是如此的荒诞,但是,写在作品里是荒诞,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仅仅是荒诞,而是悲剧了。一生陷在这样荒诞的悲剧中无法自拔,便也只有“黄昏哭向野田春”了。
美好的诗,为什么常常以哀伤为代价呢?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悲观主义的花朵是心的名胜-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