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洲渡(二首)

王士禛

瓜洲渡其一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瓜洲渡其二

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

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作者】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历扬州府推官、礼部主事、刑部尚书。后因事革职。其诗宗唐人。格调风流,雍容冲淡,神韵卓绝,为“神韵”派的代表作家。又著作甚富,名重一时,成为当时诗坛领袖之一。有《带经堂全集》。

《瓜洲渡》(二首)原文赏析-王士禛

【赏析】

“瓜洲”,镇名,在扬州城南长江北岸,当大运河之口,地为江中沙碛,状如“瓜”字,故名瓜洲;有渡口以通江南的镇江,名瓜洲渡。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禛先后任扬州推官和江南同考官,九月因病归扬州,天曾游北固山和金、焦山,往来于镇江与瓜洲之间。这两首七绝,当作于此时,诗人二十七岁。

第一首,描述在镇江登北固楼隔江远望瓜洲的情景。北固楼在镇江西北的北固山上,山高数十丈,三面临江,登楼则江景可望。梁武帝曾登临此处,谓可为京口(镇江)壮观;辛弃疾亦有词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此楼向为登临胜地。这一天,在晴和的冬日,诗人来到这高高的北固楼上,登临送目。但见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片迷茫,北岸的瓜洲镇依稀可见。再往远处看,一层层树木像只有几寸高的青青的荠菜一样,浮在天际,而江中的一只只小船,正在扬起轻帆,像白鸥一样在水上翔游。这是一幅多么开阔宏大而又空明淡远的画图!诗以北固楼为近景,随着视线的推移,把瓜洲、远树和轻帆这些远景,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淡淡几笔,远近映衬,交织融会,极有层次。用“青荠”比“远树”,以“白鸥”喻“轻帆”,不仅生动形象,也暗有反衬楼高之意,而且“青”“白”的色彩,更给疏简的构图增添了清新、淡雅之趣。细玩全诗,如置身画幅中,意境清远,韵致超逸,自然天成。

第二首,描述晓日瓜洲渡江往金、焦途中所见之景。“金焦”即金山和焦山,在镇江西北长江中,两山相对,突兀高峙,亦游览胜地。前两句写诗人乘船从扬子桥头出发时,清晨的宁静气氛。扬子桥在扬州城南十五里,又名扬子渡。此时,鸡尚未鸣,晨光熹微,诗人就出发了;渐渐地,到得瓜洲城外时,一轮红日才刚从东方升起,朝霞映照在江面上,漫江红透,一派美景。“鸡未鸣”,言行船之早和游兴之高;“日东生”,见天气之佳和景色之美。两句中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十分喜悦的情怀。第三句一转,到了“西津渡”口(瓜洲渡的别称),忽然风起浪涌,给行船带来了困难。但是,“不惮”二字,表现了作者乘兴前往的坚定信心,我们仿佛看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向前奋进。最后,终于见到目的地金山和焦山了。那蔚成奇观的山势,使得作者的眼睛忽然格外明亮,欣喜之情溢于言外。全诗到此戛然而止,一幅长江晓日行舟图,清新明朗,历历如在目前,并且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翛(xiāo)然意远。

这两首诗围绕瓜洲渡这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的景象,相映成趣。前一首是从远处居高临下地鸟瞰,纵目眺望,景象开阔,但多少有些朦胧;而后一首则是从江上观望,虽然风波浩荡,但却格外清晰。这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对比之下,更饶诗意。虽然景象有所不同,它们却共同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期冀追求之心和奋发进取之意,体现出诗人在青年时期那种热烈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从技巧上看,两首诗都显得笔调轻灵,而且用字准确生动,更加神韵悠长。“层层远树浮青荠”的“浮”字,把隔江眺望时,因水面波动而显得略有动荡之感的远树,表现得极为形象。“一见金焦双眼明”的“明”字,把经过风波而看见美丽的金、焦二山时的惊喜之态,形容得淋漓尽致。“浮”“明”都是极为寻常的字,但一经作者点化,恰到好处的运用,就显得格外生动,令人叹服。与王士禛同时代的人评论他的诗“言语妙天下”(《谈龙录》),信非虚誉。另外,两诗章法也颇见变化。前一首开始两句散起,后面两句对结;后一首开始两句对起,后面两句散结。这种变化,在流畅中见工致,在精整中又有逸宕,把诗中景清而意远的神韵表现得更加耐人寻味。

(管遗瑞)

文章标题:《瓜洲渡》(二首)原文赏析-王士禛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701.html

上一篇:《江上》原文赏析-王士禛

下一篇:《秦淮杂诗》原文赏析-王士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