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注]--王思任[注]
浮曹娥江上,铁面横波,终不快意。[1] 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灯,与白月相下上,沙明山静,犬吠声若豹,不自知身在板桐也。[2] 昧爽,过清风岭,是溪江交代处,不及一唁贞魂。[3] 山高岸束,斐绿叠丹,摇舟听鸟,杳小清绝,每奏一音,则千峦啾答。秋冬之际,想更难为怀。不识吾家子猷,何故兴尽?[4] 雪溪无妨子猷,然大不堪戴。[5] 文人薄行,往往借他人爽厉心脾,岂其可![6]
过画图山,是一兰苕盆景。[7] 自此万壑相招赴海,如群诸侯敲玉鸣裾。[8] 逼折久之,始得豁眼一放地步。山城崖立,晚市人稀,水口有壮台作砥柱,力脱帻往登,凉风大饱。[9] 城南百丈桥翼然虹饮,溪逗其下,电流雷语。移舟桥尾,向月碛枕漱取酣,而舟子以为何不傍彼岸,方喃喃怪事我也。[10]
【注释】
[注]剡(shàn)溪:在浙江嵊县,源出天台山,下流为曹娥江。
[注]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山阴人。明清之际文学家。
[1]铁面横波:形容水势汹涌。《绍兴府志》:“潮汐之险,亚于钱塘,坍沙陷溺,常为民患,谚曰:‘铁面曹娥’。”
[2]三界:以三六九为期的集市,地处上虞、会稽、嵊三县之界。板桐:船。
[3]昧爽:天刚亮。清风岭:嵊县北四十里灵芝乡,悬岩峭壁,下瞰剡溪。交代处:剡溪与曹娥江接流交汇处。贞魂:曹娥庙中精魂。东汉时曹盱失足堕江溺死,其女年十四,昼夜沿江而哭,寻父尸不得,遂投江而死,后人于江畔立曹娥庙,以为纪念。
[4]子猷: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大不堪戴:使戴安道很难堪。
[6]爽厉:爽快兴奋。
[7]画图山:在嵊县东北三十里,多怪石。苕(tiáo):苕草。
[8]敲玉鸣裾:古人尊贵者衣裾佩玉,行动则有声。
[9]帻(zé):头巾。
[10]碛(qì):水中沙石。枕漱:枕石漱流。
【赏析】
文中两次引用《世说新语》赞美越中山水的条目。王子敬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还有,便是子敬的哥哥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看惯旷莽平原和裸露山石的中原士族来到越中后才知道,世间竟有如此秀美葱茏的天地。他们带着新鲜的眼光,惊奇地赞美这片钟灵毓秀的世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中国的山水诗就此诞生。谢灵运、李白,无数人在这片山水中获得美的启迪、心灵的抚慰。明末文人王思任也不例外。
文字清绝灵秀,只因山水奇秀、心中热爱。作者眼中的剡溪不仅是清绝的风景,还充满了活力和生命,请注意动词:“城南百丈桥翼然虹饮,溪逗其下,电流雷语”,“自此万壑相招赴海,如群诸侯敲玉鸣裾”。桥宛若彩虹在溪中饮水,水波逗弄桥墩,群山像高贵的人们簇拥着涌向海边。优雅的桥、活泼的水、动势的山,作者不由自主地与它们玩耍起来,他爬上溪口的高台,“凉风大饱”,又在彩虹桥尾对着明月与沙石枕石漱流,用孩童般的天真烂漫体会剡溪的一切美好,风、空气、流水、驶出峡谷的一瞬间豁然开朗的喜悦。就这样,从白天到黄昏,“我”在剡溪徜徉着。舟子却在一旁喃喃怪“我”总不上岸。对舟子而言,此岸与彼岸、起点与终点就是泛舟的全部意义,至于过程的享受、文人的乐趣,他大约是难以体会的吧?
文章标题:《剡溪》原文翻译赏析-王思任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721.html
上一篇:《君子亭记》原文翻译赏析-王守仁
下一篇:《焦山夜泊》原文赏析-王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