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湾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简介

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王湾文名早著,为天下所称。《次北固山下》中名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张说激赏,曾将其亲题于政事堂,以为能文之士的楷模。《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

注释

①次: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②“潮平”句:意为水涨及岸,与岸齐平,亦见水面宽阔。风正:顺风。

③乡书:家书。

【次北固山下译文】

我旅游经过青翠的北固山下,船行在碧绿水面,春潮上涨,水与岸齐,更觉江面宽阔。风平浪已静,孤帆独飘零。残夜还未尽,江上红日早已升起。旧岁还未除,春意已经到了,暖融融的。写好的家书,我往何处投?北归的鸿雁,替我捎信,回到洛阳城。

次北固山下-古诗译文赏析(王湾)

【次北固山下赏析1】

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的北面。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盛唐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山下,停泊之后,又在晨曦中扬帆启程了。春潮涣涣,江风习习,从东海升起的太阳照亮了沉沉的黑夜,结队北归的大雁报告着春天的来临。诗人目送大雁渐渐远去,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描写景物有一个视点,这个视点在船上,一切都是从一艘帆船上看到的。明确这个视点很重要,便于我们身临其境,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

诗一上来就点出题目中的北固山:“客路青山外”的青山,当然就是指北固山。那么,“青山外”是什么意思呢?诗人是说,自己的路程并不是到北固山为止,前面还有一段遥远的路等着他。我们可以把一、二句对照起来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绿水前,使我们觉得诗人是穿行在青山绿水之间。一路上饱览着秀丽的江南景色,就像走进了一幅图画一样。“客路”不是归路,不是回家乡洛阳,而是离开洛阳来到南方。这两句诗表现了一个北方人来到江南时那种新鲜的感受。而且对自己将要去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又充满了希望。诗人旅行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想必是心旷神怡。但他只是很朴素地交代了自己的行程,至于心情怎样就留给细心的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第二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气象十分开阔。春潮涣涣,水波不兴,江面几乎和堤岸平了。“两岸阔”,我想不是说两岸之间的距离。两岸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不管潮水平不平,总是一样。“两岸阔”是船上人的视野。因为潮水上涨,船位也随着升高了,从船上向两岸看去,视野开阔一览无馀,所以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写得好。“风正”是说风向与航向恰好一致。好风相助,可以扬帆直前。这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事物:潮、岸、风、帆。用了四个形容词:平、阔、正、悬,简洁而又生动。我们读以上四句诗有一种正在运动的感觉,觉得自己随着诗人的行舟和诗人的视线,正向着无限深远的地方拓展开来。基点是诗人的那只帆船,从这个基点伸展出来是无限的空间。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河岳英灵集》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当时的宰相张说亲手把这两句诗题在他办公的地方,让人当作学习的模范。海日孕育在长夜之中,在黑夜将残未残的时候她就诞生了。江春长入到旧年里去,在寒将尽未尽的时候,她已到来了。海日和江春,竟是这样热情主动、迫不及待地提前到来了!那个“生”字,那个“入”字,让人觉得海日和江春都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性格。太阳升起得早,春天也来得早,一切都提前了。特别是那个“入”字,使我们想起杜甫的两句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在用字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江春入旧年”这一句看来,这一年的立春是在腊月,在旧年里就已经立春了。另外,江南春早,在旧年里就有春意,草木已经发芽,气候已经转暖,大地又恢复了生机,这是另一层意思。“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也给人一种运动感,给人一种奋进的、向上的力量。如果说上四句是空间的伸展,这两句就是时间的提前。欢呼黎明和春天的到来,欢呼新生事物的出现!明代的胡应麟曾经把这两句诗作为盛唐诗歌的代表,和中唐、晚唐的诗作了比较,指出不同时代诗歌里不同的气象,是很有见地的(见《诗薮》内编卷四)。

诗人最后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因为看到北归的大雁而引起思乡之情。他想托大雁捎一封家书,捎到哪里呢?就捎到家乡洛阳。诗的末尾虽然写思乡,但没有一点悲凉 。整首诗的意境是开阔的,感情是明朗的,充满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的确有一种盛唐的气象。

次北固山下-古诗译文赏析(王湾)

【次北固山下赏析2】

这首诗是诗人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写长江两岸风景,并抒发乡思。行客(指作者自己)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舟行驶在青山之间、绿水之上。春水初涨,原来很高的两岸变得和水面相平,以至于好像消失不见;江面上正吹着顺风,但见江面上船帆高悬,正飞快地行驶着。残夜未尽,太阳已经从东方大海中升起,江南春早,还在旧年已经有春意了。作者家在洛阳,旧年将尽,思乡念切,因生托归雁传书之想。

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处境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赏析3】

唐代诗人往往以一首诗而名垂千古,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王翰与《凉州词》、金昌绪与《春怨》,还有王湾与《次北固山下》,皆是如此。今人谈论盛唐气象时最常举到的一首诗,就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唐代是一个大时代。唐朝疆域“东至安东(朝鲜),西至安西(中亚),南至日南(印度支那),北至单于府(内蒙古自治区)”(《新唐书•地理志》)。唐诗就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生长起来。唐诗中“千”“万世”“白日”“青天”“八方”“万国”“大漠”“长河”等词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从时空上表现出种种阔大的意象和境界。而《次北固山下》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等等,也属于这一类词语。因此,它们所营造的意境就特别和谐而正大。“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正能代表唐诗给人的重要感觉。清沈德潜评:“‘两岸失’言潮平而不见两岸也,别本作‘两岸阔’,少味。”(《唐诗别裁集》)

翻开任何一本唐诗,读者都会得到一个印象:唐代诗人大多奔走在道路上。高度的物质文明、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唐代人提供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前提。南宋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唐相国郑綮说:“诗思在灞陵风雪中驴子背上,此处安得有诗。”(宋李颀《古今诗话》)都表明唐代人习惯在开放的空间作诗,清代画家任伯年《驴背敲诗图》《踏雪寻梅图》,画的就是唐人作诗的意趣。在开放空间中作诗,气象也是开阔的,王湾《次北固山下》就是典型的例子。

诗人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有心情宽松、应接不暇、一帆风顺、除旧布新、万象更新等等感觉,这些都是富于盛唐精神的感觉,最后结穴于乡土之爱——“归雁洛阳边”。而乡土之爱正是爱国主义的坚实基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元代辛文房评:“诗人以来,罕有此作,张燕公(时相张说)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唐才子传》)所谓“楷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旋律。这一广告,大大提高了这首诗的知名度。这一联铸句也深稳,清沈德潜评:“江中日早,客冬立春,本寻常意,一经锤炼,便成奇境。与少陵‘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一种笔墨。”(《唐诗别裁集》)

这首诗在唐代有两个不同版本,较早的版本见殷璠《河岳英灵集》,题为“江南意”,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对照通行的文本,你会发现,虽然大致不差,但通行本更是一个成熟的、无可挑剔的文本,它肯定是一个新文本。旧文本的首联显得散缓,改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则紧凑清新。“数帆悬”削为“一帆悬”,更是点铁成金。与唐代郑谷改唐代齐己《早梅》“数枝开”为“一枝开”,以见其早,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在诗中直接出现“气象”一语。通行本不直说气象,气象已存乎其中。

一首好的唐诗,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有读者的参与琢磨,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沙直上”改为“黄河远上”,李白静夜思》“看月光”“望山月”改为“明月光”“望明月”,等等,最后才成就精品,这也表明了唐诗的群众性、参与性,和不强调著作权的好处。王湾《次北固山下》也提供了这样的范例。

(周啸天)

次北固山下-古诗译文赏析(王湾)

【次北固山下赏析4】

王湾是洛阳人,见惯了汹涌湍猛、泥沙俱下的黄河急流,当他来到南方,在长江上乘船而行,看到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北固山位于现在的江苏镇江,此处已是长江下游,水面开阔,水流平缓,山青水绿,放眼望去,赏心悦目。尤其在涨潮之时,水位上升,江面更为广阔。江风吹来,船帆高挂,风力和风向都恰到好处,既没有大到在江中掀起波浪,又足够使船帆展开,助船前行。当船到达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又迎来了新的一天。看着夜色渐渐退去,太阳从江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已是暮冬岁末,毕竟是到江南了,不像北方那样寒冷,也不像北方的冬天那样山川毫无绿意,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而想到现在已是岁暮,也让诗人想到自己已离家太久,应该写封信寄回家中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在当时就已脍炙人口。据说宰相张说曾将这一句亲手题于政事堂上。这一联写景,气象阔大,已是难得;但它又不仅仅写景:太阳从暗夜中诞生,又驱走了暗夜;春天的气息侵入了岁暮寒冬,很快就会取代冬天,而新的一年也将到来。从这一联描述的景象中,我们看到了新旧交替,看到了新事物的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无可阻挡的趋势,也感受到了面向新事物的欣喜。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是一首行旅诗,写旅途中所见之景,表达思乡之情,在唐诗中颇为多见。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句却使这首诗在佳作如繁星的唐诗中都显得熠熠生辉。不论王湾自己是否意识到了,这一句诗在阔大的景象中,的确还蕴含了一种更普遍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

次北固山下-古诗译文赏析(王湾)

【次北固山下赏析5】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霍松林)

【次北固山下评点】

本诗是诗人旅途思乡之作。诗人以准确精练的字词描写冬末春初时,他在北固山下远眺所见到的壮丽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写景鲜明,风格壮美。诗题中的“次”是停歇的意思,此处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地势险固。

诗以对偶句开篇,自然工巧,令人耳目一新。诗人乘舟,沿着“客路”在“绿水”中前行,两边皆是茫茫青山。本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已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身在江南、怀念家乡的羁旅之思,同时也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颔联写诗人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春潮暴涨,江水茫茫,诗人远远望去,江面似乎已经齐岸,极大地拓宽了行舟上面的人们的视野。“潮平两岸阔”一句颇有气势,下句“风正一帆悬”则更显精彩。“正”字兼有“顺”、“和”二意。诗人以“风正”代“风顺”,暗示了“风顺”是无法保证“一帆悬”的,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之时,帆才能够“悬”。

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暗示了时光流逝,而且是匆匆忙忙、迫不及待,不禁令身在“客路”的诗人乡思满怀。诗人将“日”与“春”视为美好的新生事物,同时用“生”字和“入”字加以修饰,以拟人的手法使它们拥有了人的意念和思想。表面上看,诗人无意说理,但却通过描写这时序、节令,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在“残夜”初升,驱走了漫天黑暗;江边已经露出“春意”,必将赶走严冬。该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揭示了人生哲理,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绪,缔造出不容忽视的艺术效果,因此历来为人所称道。

尾联紧承上联而来,遥应首联,写诗人的淡淡乡思。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驶去。这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产生了“托雁传书”的想法。

全诗用笔自然、情感真切,是难得的佳作。

文章标题:次北固山下-古诗译文赏析(王湾)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729.html

上一篇:《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二首》原文赏析-王庭珪

下一篇:《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赏析-王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