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泛-古诗译文赏析(王维)

【赏析】

王维中年与晚年诗歌多为遭受挫折后山居隐逸的清虚淡远之作,此诗却是他盛年时为数不多的意气风发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开元二十八年(740),三十九岁的王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赴岭南负责地方官员的考核选拔,即“知南选”。行踪由长安经襄阳、郢州、口至岭南。途经襄阳,公务之余,泛舟江上,寄兴感怀,遂有此作。从地点上看,汉江从陕南汉中高山和鄂西深谷奔涌而出后,在荆襄一带陡然地势平缓,河面开阔,呈现出水天一色、浩渺沉雄的气象,怎能不触动既为年轻的中央官员又久居北方的诗人敏感的心呢?于是,他用“融画入诗,寄兴于景”的艺术手法,渲染出一幅气韵饱满的诗画,使人读罢仍感诗兴萦怀、画意难忘。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三、九,既是数字对,极其工整,也表数量,状江山之博大。古之漓湘、蒸湘、潇湘三条河流合称“三湘”,泛指洞庭湖、湘江一带。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皆属楚国,而襄阳扼守汉江咽喉,故诗人称之为“楚塞”。“九派”,为长江九条支流,传大禹治水,开山凿谷,贯通九派。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眺,浩渺烟波来眼底,怀古之情上心头,首联从大处着笔,用迷蒙浩瀚的水势为全诗铺写了一个沉雄壮阔的背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既写实景,也写玄感,既富画意,又含禅机。“江流”“山色”本来皆为眼前可见之景、真实存在之物,江水滔滔,推移变幻,山林明灭,生生不息。于常人眼里,这些景物定然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但在王维眼里,这些景物却淡远于“天地外”“有无中”,缥缈迷蒙,意味玄远,无以捉摸,难以言说。置身于这寥廓惆怅和“逝者如斯”的景况,谁能不发出“念天地之悠悠”(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浩叹呢?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蓦然,又将笔墨从远处收回转写眼前。“浮”与“动”两个动词用得精妙生动,使画面波光交错,动感十足。浮舟江面,风过舟摇,本来随波澜起伏的应是舟与人,但诗人从错觉入手,描写为山光水色中城邑起伏、天空跃动。这是紧接空渺的上联,给全诗增添了几许活力和人间烟火的亲切。

尾联,诗人用了个有趣的典故。山翁,即西晋山简,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儿子。据《晋书》记载,他曾任征南将军,长期镇守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当地豪族习家有美丽园池,山简常去那里饮酒,总喝得大醉而归,将其称为“高阳池”。襄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出过众多历史人物,但因饮酒而扬名的第一人就是山简山季伦了。豪放的李白,一到此处就找到异代知音,他的《襄阳歌》就将自己比做山简,醉眼蒙眬,反戴白帽,在襄阳街头且歌且舞而来,“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温雅的王维,此时此地也豪兴陡生:襄阳如此风和日丽,江山如画,正应当留下和山翁共谋一醉啊!开阔的盛唐气象、神采飞扬的大唐文士风采跃然纸上。

(王红)

文章标题:汉江临泛-古诗译文赏析(王维)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759.html

上一篇: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古诗译文赏析(王维)

下一篇:偶然作-古诗译文赏析(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