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
王维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是描写友人别墅风光的一组诗,《鸟鸣涧》即其一。鸟鸣涧是云溪一处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多鸟而幽静的山沟。王维“晚年惟好静”(《酬张少府》),对大自然的幽美境界多所发现。这首描写春天月色、空山鸟语的小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鸟鸣和山幽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古代诗人是很感兴趣的。梁代诗人王籍就有“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的名句。而宋代诗人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在《钟山即事》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它们似乎都不如王维《鸟鸣涧》善于体察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境界。
诗的前两句包含四个片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是佛学对世界本质的概括,也是王维诗中的关键字。细味,“静”是“空”在自然环境上的表现,“闲”是“空”在人的心境中的表现。从写景的角度看,这四个片语通过人的心境的平静、夜的宁静、山的寂静,加之桂花(春桂或月桂)落地静无声这样一个细节,就充分地写出了月出以前春山毫无声息的静谧。它使人联想到“山中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唐孟郊《桐庐山中赠李明府》)或“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送严士元》)那样幽寂的境界,正是“一鸟不鸣山更幽”。
如果仅此而已,诗境便不免单调,缺乏意趣,尤其是不能见出“鸟鸣涧”的特色。所以诗人进而写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出,使鸟儿受到惊扰,不时发出一两声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反衬出深夜空山的寂静。这就是“鸟鸣山更幽”。
如果没有月出前春山绝对的寂静,鸟儿就不会因月出而惊啼;而月出后整个空山的氛围仍是一片寂静,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反而更衬出春山的寂静。这里有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关系,也有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系。鸟声乍停之后,更显得春山无边的寂静。这里,“鸟鸣山更幽”又回到“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意境却更加深邃了。因为读者不仅从比较中加深了对静的感受,而且体味到春山的寂静中包孕的无限生机。
幽暗的山谷,万籁无声,使人排除杂念,由静入定;突然,奇迹发生,皓月当空,光明洞彻,山谷时有鸟鸣,使人心生欢喜,由定生慧。因此可以说,此诗的诗境,也是禅悟过程的一种象征。
(周啸天)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鸟鸣涧-古诗译文赏析(王维)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771.html
上一篇:白石滩-古诗译文赏析(王维)
下一篇:少年行-古诗译文赏析(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