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①。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诗人简介
(约公元656-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其诗多为歌舞升平的应制诗,风格绮靡,不脱梁、陈宫体诗风。然沈、宋(宋之问)两人总结了六朝以来新体诗创作的经验,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贡献颇大。
*沈佺期(656—715),字云卿,唐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任协律郎。武周时为通事舍人,曾与修《三教珠英》。大足元年(701)迁考功员外郎,次年,复迁给事中,四年坐贿入狱。中宗复辟,坐阿附张易之流驩州,越明年遇赦北返。景龙中以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终太子少詹事。有明王廷相辑《沈詹事诗集》。
注释
①黄龙戍:黄龙,地名,在今辽宁朝阳县,又名龙城。戍:驻边的防地。
②将:持。龙城:匈奴祭天之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硕柴达木湖附近。这里泛指入侵者聚集地。
【译文】
听说黄龙城战事频发。昔日家中共赏月,可怜今日隔千里,月亮久照唐营。少妇我今怀相思意,恰如郎君别时情。谁能率兵挥大旗,一举克敌取龙城,让征夫思妇永远不分离。
【赏析1】
此诗以儿女之情,写征戍之苦,充满着反战的色彩,本诗是沈佺期的传世之作。
此诗可以归结为两点:闺中少妇与征人的互相思念,厌恶无休止的战争而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情。
诗的首联就写出了少妇的怨望:远在东北的黄龙戍,一直没有撤兵。不撤兵就意味着少妇和征人要一直这样千里相隔、分离下去。那么,少妇的怨情、征人的渴盼回家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的颔颈两联写征夫与闺中少妇的相互思念之情:闺中少妇和营中征夫同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这个昔日两人曾在闺中共同玩赏的月,如今不断地在营中照着他,好像怀着深情。面对此月,闺中少妇和营中良人两厢思念——“今春意”,其实是年年的意,“昨夜情”,其实是夜夜的愿望——这就是尾联中所写的。希望有人能指挥军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结束两地之间的苦苦相思。此诗的题材说不上新颖,但写法是很别致的,尤其是中间两联,借月抒情,轮廓鲜明地勾画了一幅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月下相思图。
【赏析2】
这首诗与杨炯《从军行》俱属边塞题材,而所取角度与思想感情不同。它写边防战士与家属的两地相思,诗中少妇乃是一位年轻的“军嫂”。流行歌曲中有一首《十五的月亮》,它的构思和这首唐诗非常的合拍。可能是借鉴,也可能是巧合。
这首诗用“闻道”二字开篇,即是站在诗中“少妇”的立场上说话。仿佛她一直在打听征夫的消息,得到了一种说法,就是征夫久戍不归,是因为“黄龙”战事绵延不断。“黄龙”城故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诗中泛指东北边塞。“解兵”,犹卸兵(兵器),即结束战事。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这是一个十字句,就像冲口而出的一句白话,却又是对仗,而且对仗巧妙。它的意思相当于“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是流水对。也可以是互文(“闺里”和“汉营”可互换)——身在闺中,心在汉营;身在汉营,心在闺中。此意直起以下两句,又是一组对仗——“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这两句的意思则相当于“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这也是互文,“少妇”和“良人”也可以互换。互文的作用,就是用较少的字,表达较多的含义。最后两句是水到渠成,祈愿和平生活的到来。
这首诗概括力极强,后世写征夫与闺中的两地相思,很难翻出它的手心。《十五的月亮》不用说了,就连李白著名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也还留在如来的手心里。
(周啸天)
【评点】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思念故乡是人之常情,而且一定会思念故乡的很多事物。然而,诗人抛开诸多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只写窗前“寒梅”,不仅写法巧妙——“于细微处见精神”,也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品性与情趣。本诗不事雕琢,信手写成,韵味十足,生动有趣,深情挚意,悠远无尽。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被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必然想要急切询问“故乡事”。开头两句,诗人正是以一种朴实自然的语言,传神地表达出了主人公的这种急迫感情。“故乡”这个词先后出现两次,恰恰体现出诗人思乡怀乡的迫切心情,流露出一种孩童式的亲切纯真。诗人只用白描手法记言,却把主人公在特定情况下的情感、心理、神色、语气等生动地表现出来,且用笔俭省,足可见诗人功力之深厚。关于“故乡事”,可问的实在太多了。初唐诗人王绩曾写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一诗,从朋友、故人、孩童、宗族弟侄、旧园、新树、柳行、茅斋,一直问至院果和林花,依然“羁心只欲问”;而本诗中的主人公却撇开所有,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好像故乡之所以值得思念,全在于窗前的那一株寒梅。诗人这样写让人觉得有些不合常理,然而这又绝对不是造作之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事、物联在一起。所说的“乡思”,其实就是一种“形象思维”,呈现于思乡之人脑海里的,皆是一些具体的物象或场景。故乡的亲朋好友、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有时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东西,却最是让人牵肠挂肚的,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所以在这里,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风物,而成了故乡的象征,已被诗化和典型化了。因而,这株窗前的寒梅,便自然而然地成了诗人思念故乡之情的寄托。从这一意义上来分析,只问“寒梅著花未”不仅极富情趣,也是十分符合逻辑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杂诗闻道黄龙戍-古诗译文赏析(沈佺期)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791.html
上一篇:终南别业-古诗译文赏析(王维)
下一篇:《相思》原文翻译赏析-王维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