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②。
注释
①鹿柴:辋川别墅一景。
②返景:斜阳返照。
【诗人名片】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来随父辈到蒲州(今山西永济)生活。他于开元九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太乐丞、右拾遗、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但因信佛,为官期间他一直过着半归隐的生活,地点就在蓝田辋川,晚年索性就隐居在那里。他很有才华,书画俱佳,苏东坡就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最擅长的山水诗更堪称这类诗作的代表,不但颇具禅韵,而且笔法细腻。
【鹿柴译文1】
空旷的山林见不到一个人影,却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太阳的余辉照进幽深的树林,在林间青苔上面落下斑驳的树影。
【鹿柴译文2】
空旷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偶然间只听到人语声响。落日的回光照进深林里,斑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鹿柴译文3】
空阔的山林看不到一个人影,却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太阳的余辉照进幽深的树林,在林间的青苔上面落下斑驳的树影。
【鹿柴赏析1】
该诗为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写的是鹿柴傍晚时的清幽景色,非常有名。这首诗清新自然,特别之处在于以动写静,用局部写全局。
一般写山水的诗,内容都有景物。但该诗很有创意,先写了一个很奇异的景象:“空山”之中本来看不见人,但突然听见“人语响”。一般情形下,即使空山中没有人,也不会一点声音都没有。啁啾的鸟鸣、叽叽的虫语、萧萧的风声和涓涓的流水声汇集交融在一起。但这时,山中什么声音都没有,只有突然传来的人语声。这里,诗人用短暂的、局部的“人语响”来衬托长久的、整体的寂静,而不是为了破静。空山突响,其空更显;语响之后,愈显其空。这两句语言朴实,只是简略点染了一下,便将诗韵展现了出来。
后两句的描写对象从声音转到光色,从对空山语响的描写转到对深林返影的描写。一般来说,应从描绘深林见不到光的角度写它的阴暗。但后两句却着力写了光返影进入深林后照在青苔上的情形。表面上看,这一丝余晖能给阴暗的深林光亮和包括青苔在内的植物带来暖意。但仔细品味后就会发现,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文字造成的实际效果,都不是那样的,而且恰恰相反,因为习惯了阴暗后会反而感觉不到阴暗。但是,当阴暗的森林中突然出现一丝太阳的余晖,照到斑驳树影中的青苔上时,巨大黑暗和局部光影形成了对比,使森林的阴暗更加明显。其中,“返影”点明了阳光的短促和微弱,也说明接着光影而来的还是无尽的阴暗。
该诗的衬托手法很出色,前两句用声音衬托寂静,后两句用光明衬托阴暗。
【鹿柴赏析2】
此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也是诗人后期代表作——《辋川集》组诗的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写山林空阔和人声回荡。一个“响”字给幽静的山林中带来了生气。衬托出空山之幽静无比,静中之动,愈见其静。后两句写傍晚景色,一个“入”字,既刻画了夕阳光线的柔美,又描绘出深山密林中明暗相间、色彩缤纷的迷人景象。动中有静,把深林返影写得十分幽美生动,富有特色。读后不知不觉就被引到诗情画意之中。
这首诗,以夕照和人声来衬托深山的幽、静、空,具体而微,妙不可言。短短二十个字,既是一首幽美的诗,又是一幅生动自然的画,足见作者捕捉印象和感觉之敏锐细微,十分耐人寻味。
【鹿柴赏析3】
王维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均描写辋川胜景,本诗为二十首中的第四首,为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诗歌写的是鹿柴傍晚时的清幽景色,非常有名。鹿柴,地名,柴,同“寨”,篱栅。王维隐居辋川别墅中胜景之一。这首诗清新自然,特别之处在于用人声描写空山之静,用夕光描写空山之暗,以动写静,以有写无,以局部写全局,绝妙地写出了山林本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幽深和寂静。
一般写山水的诗,内容都有景物。但本诗很有创意,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一般情形下,即使空山中没有人,也不会一点声音都没有。啾啾的鸟鸣,叽叽的虫语,萧萧的风声和涓涓的水声本该交汇在一起,不绝于耳。但在本诗所写的山中,什么声音都没有,只有突然传来的人语声。这里,诗人用短暂的、局部的“人语响”来衬托长久的、整体的寂静,恰是“立静”,而不是“破静”。空山突响,其空更显;语响之后,愈显其空。轻描淡写的两句将诗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的描写对象从声音转到光色,从对空山语响的描写转到对深林返景的描写。一般来说,应该从描绘深林见不到光的角度写它的阴暗,但本诗后两句却独出心裁,着力写了返景进入深林后辉映青苔的情形。表面上看,这一丝余晖能给阴暗的深林带来光亮,给包括青苔在内的植物带来暖意。但仔细品味后就会发现,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文字造成的实际效果都恰恰相反。因为森林长久处于阴暗中,也就无所谓阴暗。但是,当阴暗的森林中突然出现一丝余晖,照到斑驳树影中的青苔上时,巨大阴暗和局部光影形成了强烈对比,使森林的阴暗更加深邃。其中,“返景”点明了阳光的短促和微弱,也说明接着光影而来的还是无尽的阴暗。
本诗的衬托手法很出色,前两句用声音衬托寂静,后两句用光明衬托阴暗,声响光影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外有音,音画相融,共合一诗,遂成难得的绝妙之作。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鹿柴》原文翻译赏析-王维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803.html
上一篇:《青溪》原文翻译赏析-王维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