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1)。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2),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3),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4),效颦安可希(5)。
【诗人名片】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来随父辈到蒲州(今山西永济)生活。他于开元九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太乐丞、右拾遗、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但因信佛,为官期间他一直过着半归隐的生活,地点就在蓝田辋川,晚年索性就隐居在那里。他很有才华,书画俱佳,苏东坡就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最擅长的山水诗更堪称这类诗作的代表,不但颇具禅韵,而且笔法细腻。
【注释】
(1) 微:低微、平凡。
(2) 傅:通“敷”,搽的意思。
(3) 益:更加。
(4) 持谢:奉告。
(5) 安可希:意思是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译文】
美丽的容貌天下人都会看重,西施岂能长久卑微。早上还是越溪浣纱女,晚上便成了吴宫的王妃。卑微时并非与众不同,尊贵时才发现她是世上少有。叫别人把自己梳妆打扮,自己也不动手穿衣。君王的宠幸使她更添万般娇态,君王爱怜她便不辨是非。当时一起浣纱的女伴,无人能与她同车享受荣华富贵。奉劝那些邻家女子,仿效别人模样怎么能够得意?
【题解】
本诗载《河岳英灵集》,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前。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为迷惑夫差,把西施作为礼物献给吴国,后来夫差因宠爱西施不理朝政,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这首诗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来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抒发怀才不遇的下层士人的不平与感慨,具有深婉含蓄的特点。
诗人以西施微贱和尊贵时身价截然不同的史事,来讽喻才士得到君王器重的机遇偶然。正如陈子昂曾在《隗君》诗中所说“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王维也在本诗中深深感叹君臣际遇的难得。“贱时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两句,对那些攀龙附凤青云直上的权贵讽刺极深,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有志难伸的愤懑不平。
【赏析】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虽然繁华昌盛,实际上已隐藏着很大政治危机。因为国家昌平,君王贵族开始耽于享乐,不再励精图治,所以奸邪小人把持朝政,真正的才俊之士却没有出头的机会,屈居下层,无人赏识。王维对此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所以这首诗虽然名叫《西施咏》,咏的却不是西施故事的本意,而是借咏西施以喻为人,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西施美绝天下,但身份低微,得到君王宠幸后,便马上一步登天。“朝”“暮”两字相对,突出身份变化之快。王维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各样凭借各自关系和能力的人,都会因为君王或某一高官的赏识而一夜之间飞黄腾达,让诗人分外感慨。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平常的时候也并不觉得她比别人强多少,可是一旦受宠,马上就与众不同。穿衣着装、打扮梳洗都有专人照顾,君王越来越宠爱,四周的人也都逢迎拍马,无人敢说一句不是。这样的境遇不免让作者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地位如此悬殊,并不取决于实力、志向,而只是掌权者的好恶。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昔日一同浣纱的女伴已经不能和她一同乘车出入了。在这里奉劝那些东施效颦的人,不是你会皱眉就能得到恩宠的。
这首诗虽然名为“咏”,实际上既不是简单的歌颂,也不是简单的批判,而是用一种冷眼旁观式的客观描写,表达出一个人身份地位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结果,作者的心情很复杂,既对这样的突然幸进有意见,内心深处又不免盼望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语虽浅显,寓意深刻。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西施咏》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