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1),黄山旧绕汉宫斜(2)。
銮舆迥出千门柳(3),阁道回看上苑花(4)。
云里帝城双凤阙(5),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6),不是宸游玩物华(7)。
【注释】
(1)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秦塞:犹秦野。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塞:一作“甸”。
(2) 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汉宫:也指唐宫。
(3) 銮舆:皇帝的乘舆。迥出:远出。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4) 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5) 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
(6) 阳气:指春气。
(7) 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申为帝王的代称。物华:美好的景物。两句意谓,皇帝本为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题解】
这是天宝年间王维作的一首应和唐玄宗的诗。蓬莱即大明宫。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王朝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阁道修成后,唐玄宗游览阁道,曾在雨中望春赋诗一首,王维奉旨唱和。
【赏析】
应制诗要歌颂皇帝和圣德,要表现皇家的威严与富贵。如果是奉和,还要应和皇帝的诗意。王维写的应制诗不多,但这首诗兼顾各个方面,显示了极高的才华,在应制诗里算得上佳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流淌,那黄麓山则长年累月地环抱着黄山宫。“渭水”与“黄山”陪衬出长安的壮阔,而“秦塞”与“汉宫”则写出了一种时空感。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皇帝出行,只见那一重一重的宫门次第打开,前呼后拥的銮驾沿着柳树成行的道路一路行来,经过一道道楼宇、一所所宫殿,终于出了宫门、城门,来到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这样的气势、这样的排场,怎能不令人惊叹呢!皇帝出行一次非同小可,不但宫中紧张起来,城中夹道护卫,城外也要安排禁止通行。作者对此其实很有不以为然之意,但这是他身为朝廷官员,为适应宫廷生活和当时环境,不得不进行赞美。诗人用词秀雅,把帝都气象描绘得庄严雄伟、气象壮丽,更能让读者领略到皇家的富贵繁华。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样结尾,很符合应制的口气。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评价这首诗的结尾:“结句言天子之出,本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巡游,以行时令,非为赏玩物华,因事进规,深得诗人温厚之旨,可为应制体之式。”
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王维不但具有平和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一直有归隐之心,但是因为“身在江湖”,也做过一些随波逐流、违反本意的事情,这才是真实的人性。清人焦袁熹在《此木轩论诗汇编》里称赞此诗“字字冠冕,字字轻隽,此应制中第一乘也”。
文章标题:《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古诗原文-王维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