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1-11-18 18:38 来源:李白古诗网 作者: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赏析】

初读这首诗的时候,脑子里就浮现了这样的场景:渭城的清晨,细雨绵延,打湿了尘埃。青砖绿瓦的客栈周围,柳树成荫,一派清新明朗的景色。王维与元二在小栈里饮酒告别,每每欲离,却更依依不舍。王维与之相言:请你喝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相识的人了。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也是王维笔下极富盛名的一首送别诗。后来还有人将这首诗谱曲,称作《渭城曲》、《阳关曲》或者《阳关三叠》,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被广为流传了。

诗的题目,清楚明白地说出了诗的内容,讲述了王维送元二去安西这一件事。安西是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唐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郡为州,对地方的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逐步形成确立了府制。都护府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是仿照汉代的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安西都护府治所先前是在交河城,后来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的时候,改置龟兹。

“渭城朝雨浥轻尘”当中的渭城,故址是指秦时的咸阳城,到了汉代时期,改成了渭城,在渭水的北岸,唐代的时候,属于京兆府咸阳县的管辖区域。这一句写出了两人告别的地点和时间。

“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当中,写出了当时的场景和氛围。在长安以东二十里的地方,渭河有一条支流流经,是为灞水,在灞水上有一座桥,叫做灞桥。喜欢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文帝的墓陵就建造在这里,叫做霸陵。长安的人送别友人时,大多数都是送到这里,然后折柳赠别。因着“柳”字与“留”字谐音,也表达了惜别之前。后来“折柳送别”就渐渐地成为了一种习俗,文人墨客们就将“折柳”入诗入画,再后来,在其他地方送别的时候,未必周围就有柳树,诗人们也爱引用“折柳”这个典故,将其写入诗词当中。如李白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和“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焕之的“羌笛何须怨杨柳,风不度玉门关”,还有王维的另一首《送沈子福归江东》中的“杨柳渡头客西行,罟师荡浆向临圻”,等等,皆是借柳树来写惜别之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倾尽了诗人心中的深挚的情谊。友人“西出阳关”,不免要长途跋涉,一个人要饱受艰辛的独行之苦,到了那边,也不一定有认识的故人,因此,在临行之际,诗人劝他再饮一杯酒,用“劝酒”这一举动,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惜别、关切以及对他未来状况的担忧之情,是诗人此刻强烈而又深挚的惜别之前的表现之处。“阳关”是汉朝设置的边关名称,故址在现在的甘肃敦煌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里说,因为在玉门关的南面,所以被称为“阳关”。

读到这首诗的人,往往会想起唐朝时期,另外一位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这首诗当中,高适与王维用了截然不同的手法,来写他与友人的离别。在前两句诗当中写了离别时周围景物,落日黄云,北风吹雪,用北方日的悲凉,来写离别的心绪。借叙述景物来抒发内心的郁积,与友人告别的心情,就犹如立在风雪之中一般凄苦寒凉,来体现内心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然而后两句却写出了慷慨激昂之音,具有恢弘的气度。他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劝慰友人,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鼓舞他即使离别了,前路也会有他的知己,走到哪里,哪里的人都认识他。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读起来言辞清新,带有一股春日的清亮感,在感情上轻柔明快,犹如置身一幅山水画中,意境空远,别离悠悠,容易打动离别之人的心灵。而高适的《别董大》却另具风格,用广阔辽远的大漠,胡天雪地的场景,昏暗的阳光,漫天的黄云和雁阵惊寒,来写离别。一下笔便呈现给人气吞山河,威震四野的感觉。

同是离别诗,王维写“渭城朝雨浥轻尘”,高适写“千里黄云白日曛”;王维写“客舍青青柳色新”,高适写“北风吹雁雪纷纷”;王维写“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写“天下谁人不识君”。两首诗读起来,虽同样是写离别,感觉却是反差极大。

文章标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938.html

上一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古诗赏析

下一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