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名片】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来随父辈到蒲州(今山西永济)生活。他于开元九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太乐丞、右拾遗、监察御史、尚书右丞等职。但因信佛,为官期间他一直过着半归隐的生活,地点就在蓝田辋川,晚年索性就隐居在那里。他很有才华,书画俱佳,苏东坡就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最擅长的山水诗更堪称这类诗作的代表,不但颇具禅韵,而且笔法细腻。
【注释】
[1]幽篁:幽深的竹林。
【竹里馆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长啸。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为伴,只有明媚的月光来相照。
【竹里馆赏析1】
该诗主要描写归隐的悠闲生活。虽然其用字很简单,对人物和景色的描写也很一般,但四句话连起来后,却呈现出一种极富诗意的美好景致:深林之中,月光澄清,诗人坐在竹林中弹琴并长啸,物我两忘。这里,诗人与明月和竹林融为一体,成为自然景色中的一部分,使该诗有了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人长久传颂。
如果把这四句诗分开来看,没有任何新奇之处。该诗写景只用了“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这是此类诗中的常用词,且“幽篁”和“深林”是指同一事物。描写人物也只用了“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这在其他的诗词中使用频率也非常高。然而,这四句诗连起来后却有着一种别样的艺术效果,非常奇妙。原因在于其从整体上营造了一种境界、一种艺术美,而并不是以字词的出色夺人眼球。
该诗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很巧妙。诗人用弹琴长啸来衬托月夜竹林的寂静,用月亮的光影来衬竹林的阴暗。其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尤为出色,文字简练而意蕴无穷,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竹里馆赏析2】
东晋顾恺之为谢鲲画像,将他画在岩石中,别人问这样安排的原因,顾恺之回答说:“此子宜置丘壑中。”读《竹里馆》,感觉就像王维在为自己画像,然后再悉心经营一个环境来烘托出自己的神采面貌。而他布置得恰如其分,既不矫情,亦无虚夸。
一片清幽整洁的竹林之中,一人独坐弹琴,时而长啸。琴声悠扬清泠,自古至今都是高雅脱俗的象征,后来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一面说“可以调素琴”,一面声称陋室中“无丝竹之乱耳”,就是将琴和其他乐器截然分开。长啸也是魏晋以来超逸高迈情怀的表征。竹林独坐,弹琴长啸,明月高照,远离红尘。
这是一幅高士幽独图,也是王维的自画像。
幽篁指深幽的竹林。竹林、弹琴、长啸,似乎……隐约……想起了谁?对,竹林七贤。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其中阮籍尤爱弹琴长啸:“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弹琴长啸是志意宏放的阮籍在险恶政治中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
王维闲居辋川时,良相张九龄已谢世,李林甫正专权。忠直的大臣或遭杀戮,或遭贬逐,政治环境险恶一如阮籍之时。王维即使有用世之志,如《汉江临眺》表现的雄健意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闲隐自保的王维此时也只能以弹琴复长啸来排遣心中转瞬即逝的豪情。
一个文雅书生,独坐竹林中。心中无故激越,弹琴复长啸。但像一场徒劳无功的演出,无人知晓,无人领会。深刻的孤独与落寞中,一束月光透过竹叶照拂在他的身上。置身空明的月光中,他又安静下来。像一丝涟漪,发生,又像没有发生过。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竹里馆》原文翻译赏析-王维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3948.html
上一篇:《鸟鸣涧》原文翻译赏析-王维
下一篇:《鹿柴》原文翻译赏析-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