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雁又南回。

诗人简介

(公元836-公元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多为怀古、伤时、旅愁之作,基调感伤低沉。尤长于七绝,风格清丽自然。所作《秦妇吟》对黄巢起义前后的现实有一定的反映,为唐代最长的诗歌之一。著有《浣花集》,词见《花间集》。

注释

①章台:宫名,战国时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楚角:楚地音调的角声,形容角声悲凉。

【章台夜思译文1】

忧怨的琴声在长夜里回荡,琴弦间缭绕着凄风苦雨的悲哀。孤灯下又听见楚角的哀号,一勾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芳草渐渐枯萎,却仍不见故人前来。家信无法传递,鸿雁早已南飞。

【章台夜思译文2】

凄清的瑟声在长夜里飘荡,萦绕琴弦的声音像凄风苦雨一样悲哀。孤灯下,听着楚地悲凉的角声,那一弯残月又落下章台。茂盛的芳草已开始枯萎,期盼的故人也没有来。家信已无法寄出,因为大雁又从北方南归。

《章台夜思》原文翻译赏析-韦庄古诗

【章台夜思赏析1】

章台,即章华台,秋时楚灵王造。这是一首秋夜思乡诗,上四写秋夜之所见所闻,怨、哀、孤、残四字,写尽秋夜寄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与凄苦。下四写秋思,韶华已逝可思,故人不来可思,乡书难寄可思。一个‘思’字分做三层写出,那么客思的无聊,即可想见。结句点出时节是秋,尤其可思。此诗前半部分神韵悠长,后半部分笔势老健。

《章台夜思》原文翻译赏析-韦庄古诗

【章台夜思赏析2】

这是一首怀人思乡的诗。

诗人大概羁旅在楚地。夜里弹起瑟来,瑟声清越,在静谧的夜里音袅袅,像风雨那样哀怨。瑟声的哀怨当然与作者的心情有关。孤灯之下,诗人听到的是楚地的角声,残月从章台上落下。一切都是外乡风景,勾起诗人的思乡情绪。“残月下章台”一句,可知诗人彻夜未眠。诗的第三联借写芳草迟暮喻指自己的美好年华已成过去,但老朋友一直未来。这样一个人羁旅他乡,因时局动荡家书又难寄。眼看着秋雁又南飞,诗人只好望雁兴叹,不能托它传信了。全诗抒发的是战乱纷争、羁旅他乡、有家难归的深沉哀痛。

《章台夜思》原文翻译赏析-韦庄古诗

【章台夜思评点】

这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全诗先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晚秋夜景图,然后写故人情,相思恨,寄寓感慨,感人至深。

诗以“夜思”为题,首联却不写思,而写秋夜之所闻、所见,借清瑟写怀。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多与悲相联系。这两句诗托伤情于瑟曲,凄婉动人。一个“怨”字,一个“哀”字,突出愁思怨恨,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颔联继续写秋夜之所闻、所见。诗人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意象加以渲染,突出“夜思”之苦。上句写诗人独坐孤灯下,又闻苍凉悲切的“楚角”声。下句未述闻之所感,径直以实景烘托,一钩残月即将西沉。诗人望月起相思,月却是残月,更添几许凄凉。“章台”是唐诗中通用的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章台柳”。这两句借景写情,写尽寄居他乡之孤独、悲凉。

颈联点题,揭示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未来。诗人用“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他的守候之苦。“云暮”,即“迟暮”之意。芳草绿了,又枯了;而故人依然久久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芳草”亦是唐诗常见意象,多指代春天,或象征美好的青春等。韦庄诗常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尾联承“故人”句递进一层,揭示诗人的思乡之苦。“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于是诗人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末句以景语作结,点明当时正值清秋时节,更令人愁思不断。一个“又”字,说明这样的日子,诗人已过了多年,可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这一联将悲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文章标题:《章台夜思》原文翻译赏析-韦庄古诗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039.html

上一篇:上元县-古诗译文赏析(韦庄)

下一篇:台城-古诗译文赏析(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