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赏析】
咸阳桥即中渭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咸阳市之间的渭水上,是唐代由长安往西北地区的要道。诗人在咸阳的一座驿亭或酒楼上,遇到了一场雨。他赏玩雨景,写下了这篇优美的小诗。
首句是高处所见桥头雨景:雨多且急,前后相续,绵延不断,有如悬挂空中。次句是水上雨景:桥在渭水之上,万点如悬之雨,形成一片空阔迷蒙的景色,钓船隔雨,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两句虽然也写得很真实,但仍属人人眼中所见,意中所有。后半却十分出人意外地,以“还似”两字作钩勒,将远在天边的洞庭晓景与当前的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一北一南,则地点不同,一雨一晴,则气象不同,而诗独取拂晓时分,洞庭春水之色好像被云带着,朝东浮动,飘入岳阳上空,以与咸阳桥之空蒙雨景类比,由今及昔,由此及彼,由实及虚,将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联系起来。通过诗人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当时咸阳桥畔的景色,通过诗人的联想,我们又看到了保留在他记忆中的洞庭湖的景色。这种奇妙的关联,乃是本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此诗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而作者另一篇《宿城南亡友别墅》,则将完全相同的景物,就时间上加以区别,其用“还似”作钩勒则又相同,正可比观。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此诗是作者重宿下杜亡友别墅,感念昔游之作。
诗的前半抚今,后半追昔。“水流花落”,当前所见;“叹浮生”,当前所感。由自然界之变化,觉人间世之无常。这句虽是作为起笔,而实则是个结论。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才有这种深沉的感慨,而首先说出,则如高屋建瓴,使气氛笼罩全篇。次句叙事,着重在一“又”字,它是今昔之感的关键。第三句由今转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第四句写景,即今昔所同。昔年欢娱的残梦,也就是今日凄凉的现实。在当初,酒阑人散,客舍无眠,赏月听莺,如在目前,而现在,月色莺声,依然如旧,可是那位友人已不在了。曹植《箜篌引》云:“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正可移释此诗。前诗以咸阳桥与洞庭湖类比,是从空间发生连想,地异而景同。此诗以昔年与现在关联,是从时间见出差别,景同而情异。
通过活跃的联想而反映的奇情幻景,在唐诗中很多,这一般需要较大的篇幅来容纳,用古诗的形式比较合适,如我们在李白、杜甫、韩愈、李贺、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中所读到的。在七言绝句中,像温庭筠《咸阳值雨》之以空蒙悬雨与春水晓云写在一起,就很少见。因此,我们对于一位不很有名的诗人唐温如所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诗,不禁发生兴趣了。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龙阳县即今湖南省汉寿县。青草湖在洞庭湖的南边,两湖相通,故诗人题青草而咏洞庭。
诗的前半写湖边秋景。在前面,我们已经读过许多写景的诗。大抵就因季节的变迁而导致物色的变迁着笔,很少不涉及花木禽虫,但此诗把这一切都排斥在自己的考虑之外,从不因季节而发生变化的波浪设想。不说秋气已深,而说洞庭波老,而波之所以老,则是由于西风所吹,吹之不已的原故。有生命的人或物,都要经过一个由少壮而老死的过程。但是波浪怎样区别少和老呢?所以这只是一种无理而有情的幻想。但作者的幻想并不到此为止,进一步他又想到,当洞庭之波被秋风吹老的时候,即使女神湘君,也不能置身事外,她也要发愁,一夜之间,白发更多了。这也和李贺《浩歌》中所写的“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及《官街鼓》中所写的“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一样,想到神仙也要老,也要死的。除了其所显示的哲学意义之外,单以文情而论,这种大胆的幻想,对于萧瑟的秋天的描绘,就已经另辟蹊径,十分难能可贵了。
后半写船中醉梦。在前面,我们也读过若干篇写梦的诗,写得入情入理,惟妙惟肖,而这首诗又别出一奇,与前作毫不相同。天空影子映到湖中,船则停在水面上,所以星星和银河看来反而似乎在船的下面。诗人醉后做梦,因此竟然觉得他的梦充塞船中,压在星河之上了。梦无形体,如何可以“满船”?梦无重量,如何可以“压”?但这却是梦中幻境所可能有的。诗人极其敏感地捕捉住了这一点,将它写了出来,就特别使人感到新奇可喜了。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咸阳值雨-古诗译文赏析(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