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
——南朝·谢朓
【赏析】
最初记得谢朓,是因为李白那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他将谢朓的诗,同整个建安风骨相提并论,不由让人对这位“小谢”心驰神往,可细细读来,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谢朓的五言律诗,确实精妙,他是东晋著名宰相谢安的子侄,承前启后,清新自然,对王维和杜甫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更不用说李白这个忠实崇拜者了。
李白有一首《独坐敬亭山》,常有人传言说此诗乃是李白写给玉真公主李持盈的情诗,更有甚者,还传说李白与王维是彼此疏离的情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其实不然,这首诗,其实正是李白向偶像谢朓的致敬之作,敬亭山在李持盈修行之前,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是谢朓其人的代表了,提到谢朓,必要提到敬亭山,同样,提到敬亭山,也一定会想起谢朓。
相传谢朓在守宣城时,素爱敬亭山水,而宣城那座谢朓楼,便坐落于敬亭山上,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所以自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了。
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豪爽侠义的李白,会崇敬谢朓这样一个畏死而出卖亲族的人,这似乎与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相径庭。或许,他真正瞩目的,只有谢朓的才华,而非他的品格吧,其他的,也许不过只是浮云而已。
谢朓的前半生,极为顺风顺水。他出身于陈郡谢氏,这个与琅琊王氏齐名的家族,人才辈出,风华难掩。
陈郡谢氏,在谢安之后,几乎达到了巅峰,然而盛极必衰,家族的跌宕起伏,丝毫不亚于琅琊王氏。
在谢朓中年之时,萧鸾登上了皇位,这个夺走侄子齐武帝皇位的帝王对一切都充满了疑心和猜忌。而谢朓的岳父王敬则是齐武帝的心腹重臣,萧鸾因此想方设法要将他除去,时时以重兵把守,王敬则对此心知肚明,当即派第五个儿子王幼隆奔赴谢朓所在向他求救。
谢安当年一朝风流宰相,谢氏更是能人辈出,同王氏的散漫不同,谢家的人似乎更精通治国权术,王敬则此番求救于谢朓,也是因为他盛名在外,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谢朓担心自己被卷入这一场祸患里,竟将王幼隆扣押起来,向萧鸾告发了这件事。
这是谢朓最受争议的一场风波,他的妻子自此与他反目,常常佩刀于身侧,想为父亲报仇,而谢朓却始终不敢出现在她面前。
他心里并非不愧疚,然而这愧疚之念,被他的贪生怕死牢牢压制着,令他内心始终不安。然而属于他的报应,也随之而来,萧鸾死后,谢朓拒绝了一些佞臣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最终被诬陷致死,那一年,也才三十六岁。
再看谢朓的这首诗,不禁多了些感叹。
在这首诗里,谢朓点出了两位前辈,一位是写出了《七哀诗》的王粲,另一位则是美男子潘安。他说,此刻的他,像王粲在霸陵遥望长安,像潘安在河阳回顾洛阳一般,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古人有登高望远之习,谢朓写出这两位先贤,却是为了说明自己同他们一样为国家而忧愁。
灿烂的阳光照在屋脊上,令那檐角飞扬的屋檐显得色泽明丽,京城内高低不齐的屋顶,参差可见,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散伸展开来,如同一条五彩的锦带,澄澈明净的江水,如同白练一样平静清澈。喧闹的鸟儿们整个小洲都是,充满了春日的气息。百花齐放,香气扑鼻,开了漫山遍野。
我将离开京城去往远方,我将会怀念那些欢庆的宴会,即便它们早已停歇。不知道回京的佳期会是哪一天,如今,我只能面对故乡泪如雨下。有情之人都会思念故乡,又有谁的鬓发能不慢慢变白呢?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谢朓此言,也正是如此。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正是此诗的千古名句,我曾经有一瞬间的恍惚,将它误会为王维的作品,而后才醒悟,这是小谢的佳作。可见诗佛的文风,习得谢朓的几分。
李白亦对这句赞不绝口:“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然而在了解了谢朓的行事,观望了他一生之后,再回首翻看这一首诗,心境却又不同了,不免在心里对其有些鄙薄,深觉此人实在不值得诗仙李白如此推崇、膜拜。
人非草木皆有情,却能够对妻子一家下此狠手,固然是为了自保,但到底折损风度,败了品行,纵然诗写得再好又如何,依旧遭人唾弃。
谢朓其人可废,其诗不可废,他清丽的五言小诗,依旧还是令人爱不释手,赏心悦目。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余霞散成绮,静江澄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赏析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267.html
下一篇:《王孙游》原文翻译赏析-谢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