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赋暮游
许月卿
序:余庚子冬,絜絜离广陵,将肄奉常试业于京师。舟泊无锡,日已暮,与王希圣微服游南禅,盖访古也。参寥题名壁无恙。寺记有碑,碑阴结字甚伟,视之蔡京也。出门烟树苍然,数僧偶语而已。余与希圣却立四顾曰:此佳景也,当写之为诗。而举子业乱其中,不能就。暇日追想,宛在其目,为诗以寄希圣,其明年冬十一月也。岁月驱人,又可一慨。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注释】
絜絜:匆忙貌;广陵:今江苏扬州。
奉常:官名,秦代九卿之一,汉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奉常试,借指宋代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试。全句意为准备参加礼部试。
王希圣:作者之友,生平不详;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
离立:相并而立。
【作者】
许月卿:(1217—1286)字太空,后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婺源(今属江西)人。理宗朝赐进士及第。历承直郎,浙西运干。贾似道当国,试馆职,言不合,罢归故里闭门著书。宋亡不出。有《先天集》。
【赏析】
作者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庚子(嘉熙四年,即1240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赴京城临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他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就是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
宋诗中的写景记游之作,常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这首诗所用的即是典型的平铺直叙的手法。其记叙的层次与格局,脱胎于韩愈那首黄昏游山寺的《山石》。韩诗凡二十句,依游览顺序写出了黄昏到寺、夜深留宿、天明离去三个阶段的活动。此诗也依次写了三个阶段:舍舟访寺,寺中览古,出寺所见。作者以足所履、眼所见的真实景物与感受来组织诗篇,这些正与《山石》略同。“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首联从登岸寻寺徐徐写起,交待了此次访游的路线、目的和古寺的背景。发端稍嫌平直,但记叙极为清楚,用词也简练准确。一个“荒”字笼罩全篇,将隆冬古寺的环境特征概括地形容出来了,这是大处落墨的点染之笔。以下各句,皆紧扣寺景。
次联专写古迹。作者选取入诗的是两处较有名气、印象也较深的北宋遗迹。“壁上姓名”与“碑阴人物”何所指,诗序中已先交待:题壁人是著名诗僧参寥子(道潜),他和大诗人苏轼有交往;而碑文则是徽宗时奸相蔡京的手笔。韩愈《山石》写寺中古迹也是二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这是虚写、泛写;因古迹剥落,所见甚少,不无遗憾之情。本诗却是实写。寺虽荒凉,古迹却完好无损,了然在目,比起韩愈之“所见稀”来幸运多了!这种实写,并不流于质实呆滞,因为“今已远”与“了能言”二语暗含迹存人亡的今昔之慨,有化实为虚之妙,并为下文“远思悠悠”张本。这里景中已暗逗出情。
阴冷的黄昏,荒凉的佛寺,触目的古迹,这种种实景,无不给人以凄凉难耐之感。于是诗的后半由记叙转入即景抒情。“薄游草草”一联,情景交融,以抒情为主。这里几组形容词和动态词用得非常传神入妙。“草草”极言匆匆来游,心悬功业而无心细赏眼前景物。“悠悠”形容因眼前景物而牵引出来的遐想。“远思”的内容是什么呢?可能是因览古而想到光阴易逝,当趁少壮建立功业;更可能是因蔡京的字而感叹宋朝的衰微。蔡京在北宋末,为徽宗大兴土木,加重剥削人民,被称为“六贼”之首,政治败坏,引起金兵进攻。这里“寒侵袖”与“风满轩”两组描写,以“侵”与“满”两个动态词为中心组成,侧重于游人的主观感受,而又烘托出古寺里凄清寒冷的环境氛围。
诗的尾联从抒情折入写景,将全诗最佳境界托出。这两句景语,用笔疏淡,远景(黄昏烟树)与近景(僧人站立偶语)映衬十分得当,人物动态(游客与寺僧)的勾勒与背景(暮色)的渲染十分生动、逼真,宛然一幅黄昏古寺写意画。这里以景语结束全诗,既富“诗中画”之趣,加重了作品的美感;又加浓了抒情气氛,含蓄曼远,耐人寻味。后半章这种于顺叙中微动波澜、就景叙情、情景合一的写法,好在基本上破除了前四句的铺陈所带来的平直单调,如颊上添毫,使全篇终于达到了写景与抒情和谐统一的境地。
此诗的风格特征是平淡。通篇平易质朴,粗读之,无一奇语警句,枯淡乏味;细品之,幽韵冷香,浑成流畅,富于平淡质朴的美。
(刘扬忠)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追赋暮游》原文赏析-许月卿
链接地址:http://www.978588.com/shangxi/14366.html
下一篇:《挽李左藏》原文赏析-许月卿